别问为什么 第167章

作者:支海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4 14:33:1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破旧的村庄,低矮的茅屋,几个灶君在村外的歪脖树下聚集,商讨生活出路问题。

这几个灶君的境遇相同,主人仙逝,没有供奉,加之灶君本身年事已高,失去劳动功能,即使拉枣棍沿门乞讨,家家日子都不好过,讨一口饭吃不容易。

田野里一片荒芜,几只乌鸦聒噪,偶然看见孤儿寡母扶犁耕耘,收获的一点粮食几乎全部缴纳税赋,军爷的铁骑从村边的土路上飞驰而过,扬起一长溜尘土。

灶君们属于神仙界的弱势群体,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艰难,没有人关心灶君的吃饭问题,于是大家决定到县衙集体上诉,民以食为天,县官不可能不关心大家的衣食起居问题。

树皮县官的日子也不好过,几乎每天都有人击鼓喊冤,还必须支应官差税赋,劳役征兵,为了防止饥民造反,衙役的编制增加了一倍,这些衙役们原来也是食不果腹的饥民,一旦穿上官服就狐假虎威,对待饥民威风凛凛,没有人敢惹那些衙役,只能忍气吞声。

尽管大家一致认为树皮县官是个清官,清官的标志是不贪不腐,办事公平。大家都在浑水摸鱼,你如果出于淤泥而不染你就是个异类!所以,树皮县官有时也做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把抗粮不交者严刑拷打。这一招当真管用,老百姓为了不受酷刑只得眼看着衙役们把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全部拉走。

大堂外来了一些灶君,这让树皮县官措手不及。灶君也是神,任何神仙都不可得罪,县官立刻吩咐衙役们把会议室打扫干净,召集灶君们开会,县官鼓励大家有什么诉求尽管提出,只要能办到县官尽量替大家满足。灶君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集中到一点就是吃饭问题。大家建议县官去农村调研,了解寻常百姓的苦衷。

县官无可奈何地两手一摊,说这个问题吗,这个这个问题吗,我们已经逐级向上级领导反映,至今不见答复,咱这锅小,煮不下这么大的牛头。看样子苦日子不过还得过,不过有啥办法?

有灶君在下面低声嘟囔:“你老人家说了等于没说。”有的灶君比较现实,提议县官:“您管我们一顿饭我们就走。”

县官挠挠头,表示为难,说我们县衙也一样,大家吃得定量饭,你们吃了我们就得饿肚子。这时两个衙役抬进来一箩筐红薯,说他们下乡收粮时那家农民实在无粮可交,于是就收了一些红薯。

灶君们一见红薯两眼放光,大家一哄而上,拿起生红薯就啃。转瞬间一箩筐生红薯被灶君们吃完,树皮县官看灶君们确实可怜,抬进来一桶凉水让大家连吃带喝。灶君们吃完红薯感觉县官这里确实再无油水可捞,于是排起队来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看见队伍走过,扯起嗓子就唱:青山绿水响叮当,当兵吃粮去打仗,多时能见妻儿面?提起爹娘好悲伤。

那些领兵的将军们看见灶君扰乱军心,扬起皮鞭就打,灶君们索性不管不顾,唱得更加起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军们把扬起的皮鞭高高举起又慢慢放下,眼神里满含忧伤。

那一天树皮县官坐着轿子下乡催粮,催收皇粮国税是县官的主要业务,所谓的明镜高悬只是一块招牌。一群饥肠辘辘的孩子把县官的轿子挡在村子外边,向县官讨要吃喝,衙役们手执杀威棍想把孩子们赶走,孩子们问那些衙役:你们是不是也有爹妈?

树皮县官伸手制止了衙役们的行为,下了轿子询问那些孩子:“你们为什么不去念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长了这么大,不知道念书叫干啥。我们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爸爸,我们伴随着吃糠咽菜的日子长大,我们的饭碗里有妈妈的眼泪,我们从小就学会了耕地放羊。

树皮县官算一个有良心的官员,感觉到地里打不下粮食,让老百姓拿什么纳粮?所以,朝廷发展生产是头等大事,但是丁夫们都去打仗,仅靠一些老人妇女儿童去发展生产无异于纸上谈兵。不过县官官小位卑,找不到反映问题的窗口,只能暗自叹息,为老百姓的日子担忧。

催粮回来后县官彻夜难眠,决心上书皇帝,民生问题必须解决,经济进入恶性循环,何谈国家强盛!一个小县官敢于挑战领导权威,不知道长几个脑袋?那封千言书几经辗转,最后竟然传到忽必烈皇帝那里,看似无意却有意,官员们怀揣不同心理,主要是想看看忽必烈把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最大的可能就是把树皮县官拉来问斩,因为君王的意志不可置疑。

本来这样的信函传不到皇帝那里,伟大的忽必烈日理万机,这些小事不属于皇帝处理的范畴。可是忽必烈看了这封信后竟然引起了重视,感觉到发展生产的问题必须解决,适当减轻税负也迫在眉睫,要不然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利于长治久安。

忽必烈让下面的工作人员调查上书人的历史背景,想不到敢于谏言的竟然是一个县官!树皮县官反映的所有问题都是事实,而且忽必烈也决定采纳部分意见。但是,在如何具体对待树皮县官本人的问题上忽必烈皇帝陷入思考,并不是树皮县官反映的什么问题不对,而是恰恰全部正确,感觉到这样的人不宜久留,留下来将有损于皇帝的权威。

忽必烈决定将树皮县官暗杀,因为树皮县官在老百姓中间有一定的影响,明目张胆处决担心引起民愤。那一夜树皮县官正在睡觉,猛然间有人击鼓喊冤,县官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升堂,原来是一座村子发生命案。天下着小雨,天黑路滑,县官无法坐轿子,只得步行,走到半道上突然有人从后边猛推了一把,树皮县官掉进深崖一命呜呼。

其实树皮县官并没有摔死,而是挂到一个树杈上救了一命,每天早晨村里的孩童们不约而同,采集鸦雀蛋扔给树皮,树皮把雀蛋放进嘴里嘬吸,感觉凉丝丝非常惬意。灶君们把藤条拧成绳子,把树皮老人从深渊里拽了上来。

从此后树皮消失了,后来听说当了山大王的军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