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舅 第10章 关键时刻,还是要靠小舅子

作者:洗澡的兔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5:55:5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朱祁钰沉了片刻,便道:“我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那也先若真的有心把上皇送回来,自当先派使者过来商议,岂有没见到瓦剌的人,我们自己先去的道理?”

“岂不失了体统?”

朱祁钰的这第二招倒是很精准,一下子就把众位大臣弄得尴尬了。

别人还没有派人来,自己就上赶着去,这实力的强弱不就可以一眼看出来?

难道,我大明有这么弱?

“可是陛下,上皇在瓦剌已经好几个月了,思念故土也是必然,微臣以为,我们至少也要派个使者去看望上皇,吊问冷暖所需,只有看到上皇安好,我们才能信任也先。”年轻的翰林院侍读,再次和陈循站到了一起。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不说话了,商辂所言甚是,不管怎么说,派人去看一看总是没错的。

但在朱祁钰看来,事情就非常大,甚至到了不可妥协的地步。

大臣们的意思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满足朱祁镇的要求,派个使者去和也先谈判。

而朱祁钰的心思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派人去。

争论到了最后,双方都不肯妥协,办妥了兵部大事的于谦,显然也不想掺和这些破事,闭紧了嘴巴,任凭陈循、高谷连番给他眼神,他就是不接招。

这样有好处,能够让他集中精力去办大事,但是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容易的,于谦就把在朝的这些同僚全都得罪光了。

毕竟,王直这样明事理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会觉得,你是文臣集团的,怎么能不为我们出头?

你是皇帝陛下面前的红人,权力的执掌者,占据着这么有利的地位,却不知道维护文臣的根本,岂不是自绝于文臣队伍?

但在这时,于谦不说话,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都是因为朱祁钰还罩着他呢!

在争吵不休的群臣中间,有一个神秘人物已经沉默多时,而现在,他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末将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穿过老臣们的层层包围,朱祁钰终于看到了那个说话的人,这个声音他其实很熟悉,只不过,他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发声。

“汪贵,你上来,说来听听。”

朱祁钰面露笑容,摆了摆手,那样子好像是召唤小学生的教导主任。

这也难怪,和这些久经仕宦的老油条相比,汪贵确实还很年轻,是个少年人。

朱祁钰又是他的姐夫,大小也算是长辈,爱护晚辈是应该的。

只不过,这个晚辈的资质总有点……

大臣之中,熟悉汪贵的几位,看到他大摇大摆的上前,皆是满头问号,朝堂之上,肃穆之地,岂容他这个纨绔置喙?

很多人都想提意见,但是他们又张不开嘴,倒不是畏惧汪贵的身份,实在是他刚刚从大同府回来,这封朱祁镇的御笔还是他帮忙带回来的,不让他说话怎么行?

朱祁钰笑的很灿烂,汪贵却看出了他眼中的冰冷。

好可怕的人!

要是接下来说的话不中听,别说是小小的汪贵,就连姐姐汪靖英,恐怕都要受连累。

诸位老大人吵也吵累了,骂也骂不动了,看到汪贵站了出来,心里倒是踏实了。

虽然按照官职品级,这里绝对是没有他说话的份,但这可是在主动接锅啊,这样的神人,诸位怎么能不给机会?

汪贵走到朱祁钰面前,镇定道:“诸位老大人们争论的事情,末将才疏学浅,听不大懂,但是,有一点,末将在前线战场呆了多时,颇有些感触,想要说与诸位老大人听。”

不是说有主意吗?

为什么废话这么多?

高谷和商辂的脸上,都浮上了这样的神色,其余众人倒还算是镇定的,于谦敛手而立,只要不是事关边关战事,他就不会参与。

“上皇天寿英明,不幸落于贼手,不论是出于情,还是出于理,我们都应该把他接回来。”

“但是,末将以为,要想把上皇风风光光的接回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雍肃殿内,散布着七八个朝廷重臣,全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引经据典纯粹做学问,还是处理地方上的各种具体事务,哪一个都是能臣干吏。

然而,现在,老大人们的眼神飘来飘去,都是疑惑重重。

这小子,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就连御座上的朱祁钰,也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就在刚刚,他听到汪贵说应当接回朱祁镇,心中怒火腾的就烧了起来,却又在汪贵转折之后,心情略平静了下来。

这个小子,给他机会,他可不要不中用。

对这一切质疑,汪贵无所畏惧。

“末将才疏学浅,历史上的那些典故也不知道几个,但是,末将认为今日之事,正可效仿唐太宗从突厥部接回萧皇后之旧事。”

唐太宗?

萧皇后?

在场众位老大人,顿时愣住了,一时之间,他们惊诧的眼神全都落到了汪贵的身上。

这个纨绔,他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群臣哑口无言,朱祁钰却笑了。

“继续说下去。”

他忽然觉得,这个纨绔无赖的小舅子,在边关历练了半年,似乎变得有用了。

汪贵面向群臣,面向朱祁钰,义正言辞道:“昔年,唐太宗与萧皇后亦是亲族,朝廷早就收到消息,萧氏和炀帝之孙杨正道,就在突厥所部之中,太宗亦有心意接回二人。那个时候,太宗并未及时应对,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把两人带回到了长安城,他是怎么做的?”

“还能怎么做?”

“李靖李药师大破突厥王廷,将那突厥兵杀了个片甲不留,直入敌军军帐,救出了萧后和杨正道!”

在场的众位大臣,这些前朝的历史典故,都是能够倒背如流的,这种小事,难不倒他们,高谷首先跳了出来,商辂等人亦附和。

一时之间,阁员和六部各位尚书的热情,便被点燃了。在他们的眼前,一幅壮丽的图景渐渐展开。

那是属于辉煌的大唐的,大唐铁骑纵横漠北,鸣镝所到之处,皆是唐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