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再造大明 第32章 朱嚣张?朱校长!

作者:逍遥的铀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33:1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根据朱由桹的打算,这邸报的发行,就暂且按照五日一次的频率。

这第一期邸报,朱由桹力求在正月初五之前,就制作完毕。

其实,大明朝本来就有邸报,通政司就算是专门出邸报的部门,拥有专门管理邸报出版发行的职责。

这邸报,又称邸抄,既然有“抄”这个字,至少说明其原本有很大一部分,就都是由人手工抄录的。

不过,到了崇祯年间,邸报便已经基本上从原来的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发行规模也稍大了些。

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朱由桹,还是觉得这旧邸报的发行规模,仍然不够大。

朱由桹想要的邸报,自然不是原本的旧邸报,那种邸报发行量少,而且受众狭隘,只有少量的官员、士绅去阅读。

这新邸报,在朱由桹看来,应当扩大发行量,扩大受众,成为广大官吏、学者、识字平民都能够阅读的报纸。

虽然这年头的人识字率很低,但朱由桹觉得这还是有必要去做,他认为这事情有关他的大棋,乃是为长远考虑之举。

按照朱由桹的意思,这第一期邸报上面的内容,主要就是吹嘘他朱由桹在凤河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以及今日他在大朝会上放言“三年灭虏”的豪情壮志。

显然,今日一早,在大朝会上的那一番话,在朱由桹看来,是很好的宣传材料,可以向天下士民体现他这位大明天子的抗虏决心。

朱由桹自以为,不同于这些和皇帝比较熟、读书比较多、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朝廷官员,那些和皇帝比较生、读书比较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市井百姓,在听闻当今圣上在大朝会上的这一番“三年灭虏”的豪言壮语之后,肯定便会有更多比例的人能够受到鼓舞,然后大大提振保家卫国、抗虏复明的决心。

这样,也就不枉费他的一番苦心。

……

除了发行邸报进行官方宣传之外,在接下来的一二个月之中,在朱由桹的领导下,朝廷做了许多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和北伐有关的,毕竟,朝廷现在是在全心全意地为朱由桹的北伐做准备。

这些事情之中,便有正式建立军校这一事情。朱由桹也不太确定,这是否能够算做是北伐准备活动的一部分。

总之,朱由桹认为他的军队在经历了实战之后,已经是时候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自然人青年才俊,来当做军官苗子好好培养了。

朱由桹对于收服主时空历史上的名人,有点兴趣,但兴趣总归不算是很大。

他非常信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

所以,他更感兴趣的,还是自己亲自从基层提拔培养人才,朱由桹认为这样的人才,对他的忠诚度会更加高。

等到六七年后,在绝对忠诚的海宋人消失之后,他们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经过斟酌考虑之后,关于所建立军校的名字,这一回,朱由桹终于没有再选择尊重传统,起个广州武学之类的名字。

他直接了当地将军校的名字定为“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官”。

朱由桹打算,在这个正月,便把第一期学生给凑足,人数初步定为二百五十,主要是从他的二万近卫军中挑选,再辅以少量将门子弟。总之,这些学生,必须要足够以百里挑一称之。

虽然“二百五”这三个字常常被用来骂人,但朱由桹并不在乎这些。

按照他独特的品味,这二百五十可真是个非常吉利的数字。

这二百五十军官苗子,自此便是与他朱由桹有了师徒的名分,作为正儿八经天子门生的他们,要在陆官进行为其一年的短期学习。

之所以这二百五十军官苗子,能够有着“天子门生”这一尊贵的称号。

当然是因为在朱由桹看来,这个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舍他其谁?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先抛开天上地下不谈。

毕竟,朱由桹就算再嚣张,也知道那是玉皇大帝和阎王爷的地盘,至少目前,他还没这个胆子去和那两位大佬抢。

只说这归朱由桹管理的人间,那便只剩下君亲师了。

朱由桹作为大明皇帝,已经占了这个“君”字。

再加上朱由桹“敢为天下爹”,一向就是以天下万民的父亲自居。他说起来话来,经常张口老子闭口老子,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所以,朱由桹自认为他就剩下个“师”字没占了。

建立大明陆军军官学校,他亲自担任校长,成为史上最嚣张的校长。

那么,他自然就把剩下的这个“师”字也给占了。

将君、亲、师这三种人间尊贵的身份都集齐,能够让朱由桹的内心充满成就感。

朱校长对他的二百五十位学生,充满了期待。

他认为这二百五十人,在经过了海宋将领的培养之后,其中一定会出现名将,而且是他朱校长亲自养成的名将。

朱由桹认为,这世界上的名将,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天生的名将。

哪怕是霍去病那样年少成名的所谓天才将领,朱由桹也觉得,都是靠着汉武帝后天培养出来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朱由桹看来,若是把霍去病从三岁开始,便绑在一块耕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必须一刻不停地干十个时辰农活,坚持十五年,等到他十八岁的时候,直接让他率领八百精骑打匈奴,霍去病也肯定不会打得过匈奴人……

这就是朱由桹得出“名将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这一结论的独特逻辑。

至于这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址,由于考虑到这二百五十人着实不多,再加上马上就要出兵北伐,时间仓促。

所以,朱由桹便只是把东校场东边不远处的永胜寺借用,暂且作为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的临时校址。

虽然是借用,但作为皇帝的朱由桹,借东西自然可以不还,这是天经地义的。

在借用了这永胜寺之后,皇帝陛下就立即把门上的牌匾,从“永胜寺”换成“永胜军校”,大概是想要以此来彰显他借庙不还的态度。

之所以不换成“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实在还是因为是那门太窄,而且还有朱由桹不喜欢写小字的缘故。

当然,对于永胜寺里面那些慷慨大方的和尚,宅心仁厚的朱由桹也不会置之不顾,他大发善心,给了他们些许补偿,并将他们安置到别处寺庙,并且还命人告诫别庙和尚不许欺负他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