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再造大明 第85章 天大地大,祖宗最大

作者:逍遥的铀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33:1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良禽择木而栖,能臣择主而事。

虽然郝永忠之前通过一些以下犯上、投机取巧的操作,现在已经成为了拥兵数万的一方大将,有了较高的名位。

但他还是从来没想过自己单干当皇帝。

他所想要的,一直就是选择一个贤明的君主,然后事之。

这种前提条件下,他的人生追求,当然也不可能仅仅是混饭吃。

堂堂大明南安伯,岂能缺饭吃?

事实上,混饭吃,全都是对于郝部官兵这个数万人的整体来说的。

只是说郝永忠这个一方大将个人的人生追求,当然就是选择一个贤明的君主,然后在这个明主手底下好好干活,去建大功,去立大业,以至于最终可以维持自己的功名利禄,并且让子孙后代一代代荣华富贵下去,显亲扬名、光宗耀祖。

如果不是为了这个,还能是为了什么?

等贵贱、均贫富、天下大同吗?

这些听上去非常高大上的口号,可能对于当年那个刚刚因为天灾人祸而参与农民军,还仅仅只是个农民军小兵的郝永忠,有一定的吸引力。

可现在他是农民军大将,或者说是大明南安伯。

已经今非昔比。

此时的郝永忠,若是再听到那种类似“等贵贱、均贫富、天下大同”的话,他只会在心中下意识地抵触。

对于郝永忠来说,跟着闯王李自成混,辅佐这位,至少曾经在他心目中,是天命所归的人,去改朝换代,完全可以实现他的人生追求。

可惜半路从关外杀出个建虏。

没改换成。

这同时也代表,李闯王,他并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之人。

那么,现在退而求其次,选择跟着这位,疑似真正天命所归之人的新大明天子朱由桹混,去辅佐朱明王朝驱逐鞑虏,匡扶明室,也可以实现人生追求嘛。

况且,他郝永忠往上数个十代,都是大明子民,这样的选择,或许还更能讨历代祖宗的欢心呢。

对于郝永忠来说,辅佐李自成去改朝换代,和辅佐朱由桹去中兴大明,这两条路,都是可以通往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可谓是殊途同归。

唯独剃发投降建虏这条路,不可选。

因为剃了发,没脸见祖宗。

这明显和光宗耀祖这四个字相悖。

都没脸见祖宗了,还谈什么显亲扬名、光宗耀祖?

对于郝永忠来说,若是到了地底下没法见祖宗,那什么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就全都是虚的。

天大地大,祖宗最大。

“永忠既然如此说,果然是顾全大局的,朕心甚慰……”

在赞扬一下郝永忠识大体之后,朱由桹继续得寸进尺,要求郝永忠除了清理老营家眷之外,还要继续精简军队,把剩下的兵丁进行区分,哪怕不区分成马兵、步兵、守兵这三档,也要区分出精兵和弱兵,之后再区别待遇,以示身份高低尊卑,除此之外,还要郝永忠为了长远考虑,约束部下军纪,杜绝对百姓的烧杀抢掠,留此孑遗,以资粮饷……

对此,郝永忠一一应允。

毕竟,见证了皇帝麾下军队的兵强马壮之后,郝永忠心中对皇权更加畏服,他知道罚酒不吃吃敬酒的道理,若是皇帝给他好好说话,他不答应,不给自己和皇帝体面,只怕皇帝接下来就会帮他体面,那可就实在是不妙了。

归根结底,乱世之中,都是要看军事实力的,军事实力强,麾下军队兵强马壮,腰杆子就是硬,说起话来也没人敢不听。

至于天子的名号,当然也很重要,可空有天子名号,却没有牢固的军事实力作为实打实的支撑,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陛下,臣麾下军队,虽近年因长途征战损失颇大,但根干上依旧还是按照做贼时候的制度,以队为编,每队一二百人,队中兵丁亦是早就有高低区分,自高到低分别有马兵、孩儿兵、步兵……”

郝永忠说道。

郝部乃是顺军余部,军事传统和闯军一脉相承,而闯军又一向是被大明官府称为响马,机动性强的精锐马兵,自然是闯军军队骨干。

在大明官府十几年的围剿之中,闯军也正是因为得力于这些精锐马兵的高机动性,才可以生存并且最终壮大起来。

郝部虽然名义上有着好几万人,但因为屡战屡败,军队中的马匹人手损失都很大,完全不复极盛时期一人三、四马的配置。

郝部现在的马兵人数,恐怕连军队总数的二十分之一都没有。

至于孩儿兵,多是那些半大不熟的少年兵,本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再加上在惨绝人寰的天灾人祸中,都能够得以幸存下来,心智多少得到了锻(扭)炼(曲),就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训练不足,但那些孩儿兵打起仗来,甚至比许多闯军老兵还要勇猛,这一点为许多农民军首领欣赏,所以收留半大的孤儿少年做孩儿兵,几乎算是包括闯军在内的农民军的传统艺能了。

郝部现在的孩儿兵,当然不是李自成崇祯十四年之后进入河南收集的那一大批,而是最近这一二年在湖广一带收集的,数量不算多,甚至还没有马兵多。

闯军中主要出身河南的那一大批、数量以万计数的孩儿兵,大多数都在之后五六年的行军作战中损耗,只要能够活到现在的,也都是多少有些本事的老兵了。

毕竟,大浪淘沙之下的闯军,有本事的不一定能够坚持活下来,但能够坚持活下来的,一定是多少有些本事的。

至于步兵,数量肯定比马兵和孩儿兵多许多,但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因此他们的具体数量,真的不太好判定。

毕竟,在郝部这种实在有些乱七八糟的军队之中,总有许多兵丁,是介于战兵和辅兵之间的,若是判定标准严一些,那他们就不算战兵,军队战兵就少了;若是判定标准松一些,那他们就可以算作战兵,军队战兵就多了……

总之,在郝永忠所谓的“五万大军”之中,马兵和孩儿兵满打满算,也仅仅只有数千之数,其余能够算作步兵的,或许有一二万,或许有二三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