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屠龙 第77章 天下翘首

作者:白慎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02:18:4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西军所辖的建平郡里,盛产青茶。正是谷雨时节,建平茶农在每个茶枝上精心撷下一芽二叶,杀好了百千斤的青,再合着采买的军粮一起发向江陵。

从来以右为尊,江陵城西是热闹市坊,城东孤零零矗立着一座大将节堂,节堂四周围绕西军精锐,结营布武。

城西与城东,以一道长街分界,街心立着一根十五六丈高的石雕棒槌,棒槌旁又围着三四间茶舍,扎堆争竞生意。

临街一间茶舍里,靠窗坐下了条青脸大汉。

“客官打个尖?明前雨后,喝点什么?”

那汉子从怀中掏出一个酒鳖,拧开木塞小啜了半口,茶舍间酒气熏天;周遭的清雅士人不住抱以白眼,捂了鼻子纷纷换座。汉子生的雄壮,语音却极低沉:

“不必麻烦,取些主食来。”

“店里有枣花酥、莲子糕、龙舌包、芝麻饼……”

“有馍上馍,若没抗饿的,拿几个青团来。”

小二转身又回,打量打量这汉子,布衣单薄,随身只有两把手斧,樵子模样。小二啰嗦道:

“客官脸生,怕您不知道本地物价,落小店的不是。店里的馍馍、青团,三百贯大钱一个——银子也成,店里备着银秤。不是小店杀客,绕着江陵城去转,到处都一样;这些天也忒不太平,仗一开打,只怕这些寻常吃食还要有市无价……”

“我富庶南朝,一个馍馍卖到三百贯大钱?不怪西军,是我也跟桓玄干。”汉子眼望街头的立柱,又问道:

“外面这根头粗底细、毛几毛巴一样的棒槌,是几个意思?”

“登闻鼓。”

小二笑道:

“客官仔细看那青云之上的柱顶,隐隐是个冤鼓——自从东汉至今,江陵城里的登闻鼓,立了已有三百多年。桓将军进城以来,也看这高鼓不顺眼,觉得百姓申冤难于登天,故而在城东的节堂门前又立下一桩大鼓。谁承想,恶意申冤、违规直诉的刁民太多,新鼓的鼓皮都快被锤烂了。将军杀了几批以民告官、寻衅滋事的忘八端,从此把那新鼓也藏于节堂深处,江陵城里便只剩下这根高不可攀的柱子。”

“如此说来,江陵百姓有冤,就只能忍着?”

小二见那汉子脸色绿里湛青,一对吊梢眼睛映得红瓦瓦的,心里觉出不对付,忙赔笑道:

“贫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这是多少年的老话了,天底下,哪儿又不是这样?别说百姓不敢有冤,实在冤的厉害,总是有几个头铁的好官愿意听那百姓说说肺腑话。”

“官也有好的?”

“有的,有的。”店小二道:

“每年有二十四节气,朝中御史台派下二十四名治书御史,每逢节气,御史官身乘公车,手摇金铎,周游大晋郡县,申明大晋律法,听取民生疾苦——过耳旁风,大多没逼吊用。单单有位王弘王御史,琅琊王氏的四世孙,年未十八岁,仗义疏财,专一为民解忧。他去年来荆州公干,桓将军一早仰慕此人的清名,把他强留在了江陵,仍行御史之事。客官扫问这些,谁也难免有个家长里短不好办的……诺,说魏武,曹操就来啦!”

公车驻马,有少年歪戴冠冕,瘦小枯干;宽袍大袖极不称身,尖嘴猴腮没有半点官威福相。少年大嗓门,尚且没有踏进门槛,便高声吆喝店小二传茶:

“老样子,不许再上多,一盏青茶,半碗梅干!”

茶舍里几个衣着绮绣的世家公子,见那少年入店,纷纷起身离席,避之如鬼。天还不热,少年落座就脱了袍袖,将外衣搭上大腿;底下是开裆的袴裤,外衣下面想必二弟凉爽。

屁股刚挨座,青茶和梅干已经端上了少年几案;小二扭头朝汉子咧嘴致歉。少年搔搔腋下裆中,两手抓住来五只虱子,噗噗几声挤爆,连梅干一起塞入嘴里。又牛饮一壶青茶,少年道:

“快哉快哉,两腋生风!”

隔壁桌汉子抿了嘴,看着这埋埋汰汰的活宝,哭笑不得。

少年扫一眼旁桌,粲然道:

“我可不脏,把个荆州的千百枚冠冕都掀翻了数一数,倒要数本官最是干净。你笑我脏?天下数不清有多少吸髓敲骨、吮痈舐痔的鼠辈,还不如我裤裆里的虱兄干净!”

汉子直言无忌:

“磕药便说磕药,吞了几两五石散,就不知自己姓什么了。”

少年起身跳脚,怒道:

“丈夫生居天地间,不必药石不必仙!看不得浮世严酷的怂逼才吃五石散自求慰藉,高门子弟人人服石,我王弘却把致幻的药石当做大便!”

“那么这位御史大人——”汉子正色道:

“你是公卿子弟,不好好去正己衣冠、垂裳治民,却如此邋遢自污,所为何事?”

少年敛容坐下:

“无他,社稷丧乱,百姓流离。愁也。”

“如此,还喝什么寡淡青茶?”汉子向少年扔去了他便携盛酒的小小革囊:

“这是我老家的野酿,当时不上头,后劲却大;不可多饮,多饮误事。王大人,我听说欲破愁城,酒可为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