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是太阳,左边是月亮 第62章 命运

作者:沙枣树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0 10:25:39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拴柱给我讲完这些,深有感慨地说:“都是命啊。”

拿出当年算命先生写的卦语,说“此儿一生多桀,多灾多难,大起大落,少年多灾伤身,成年多难伤心,老来有钱享福,头上是右边太阳,左边月亮,水里马咬,地里马踹,洞中喝水,空中断脚,命里有四个女人三个娃,男犯桃花,三个娃,不是你老婆生你娃,是你老婆不生你娃,是你娃不像你,像你不是你娃,你娃来讨你债,不是你娃来还你债。”

少年多灾伤身,生下来掉在石头上,右太阳穴疤痕如太阳,头被拖拉机砸破皮形成个月亮形弯曲伤口,至今印迹还在,水里被蚂蟥咬,地里被马踹掉一卵蛋,从车上粮垛的空中摔下,搅棒打断右脚,从楼上空中摔下断了左小腿。

成年多难伤心,与四个女人有缘,前三个都是难死一个,伤透心;跑一个,恨透心;冤一个,悔透心;捡一个,爽透心,都在心上捅刀子,浇盐水。

不是你老婆生你娃,是你老婆不生你娃,拴柱和妖娆举行了婚礼,符合礼仪的名,而妖娆被前夫赶出门,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与拴柱没有领结婚证,生活不到一年,有名无实,却生了拴柱的娃,菊花早逝,疙瘩跑了,都无后代,春花虽没有在村里隆重举行婚礼,礼仪上有欠缺,却与拴柱领了证,生活了一辈子,真正的恩爱夫妻,老夫老妻,却生别人的娃,不是拴柱的亲生子。

“是你娃不像你,像你不是你娃,你娃来讨你债,不是你娃来还你债。”拴柱抱来别人遗弃的桂月,长的像栓柱,人很乖巧,对拴柱和春花,对爷爷爷奶奶都很孝敬,忠兵虽非拴柱亲生,人有本事,能干,挣大钱,支撑这一大家子,这两娃应了“不是你的娃给你还债”的卦语,忠军是拴柱亲生的,唯一有血缘的儿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学无术,干啥啥不成,其长相、性格、为人处事,都不像拴柱,一辈子靠老人养着、扶助着,成了“啃老族”。

命是什么,难道冥冥之中,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基因、组合,在事先编织和决定着一个人在世界和社会中的的运数,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同物质中的一个分子,在炭和金中转换,分子是相同的,质量和形态是不一样,甚至有天壤之别,在已编制好的程序中运行,越轨是病毒,害群之马,命运之神就是那点石成金,握着功名利䘵,射着丘比特之箭,掌握着生老病死的大权的编程员,在因果的考核转换中决定你的一生命运去向,甚至来世的果报而产生新的运势。那些算命先生就是破驿密码命运的高手,却无法改变程序。求神拜佛,诵经行善,是祈求编程员高抬贵手,改改程序,执行新的任务。

这个世界有很多谜,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导致神秘、未解、莫测,几千年来,有些被人流传开来,导致对自然的原始崇拜,人们制造了各自心目中的偶像去顶礼膜拜,祈求对自己的保护。近几百年来,随着科学和理性,有了哲学上深层次的探索,却因不同的流派,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的差异,有了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而有些被刻意喧染或加以掩饰,为宗教信仰提供素材,或被社会编制为合理的解释,避免社会的恐慌。主流媒体报道的是“过滤资讯”,科学着重于对世界和物理的研究,它使人类文明提升,方便了人的物质需求,但科学界对时空和人自身及精神层面的研究,还不能完全否定古人几千年来的迷信,满足不了人类在精神领域的需求,存在着更多困扰着我们的难题。世界有多少层次和维度?一亿年前有人类的脚印和手指化石?在美国德卅白垩纪时期形成,二百四十年的古老晶片在俄国发现,在中国二亿到三亿年间发现工艺术品,这些都有一个指向和可能性,我们的地球数亿年前,曾住着非常先进的种族。然而他们后来又去了哪里?他们又发生了什么事?现代心理学最大的迷团是什么,是睡眠行为,你可能在梦境中生活,庄周梦蝶,飞行的象鸟一样,游的如鱼戏水,与逝去的人交流,预见着未来,心理学认为睡眠是一种小型的死亡过程,人会没有了意识,但是精神会重新塑造,就像宇宙大爆炸一样,虚无之中产生了宇宙,人的另一个意识在虚无之中产生。物理学家认为,意识可能是一种新的物质状态,佛教很早认识到世界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的类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己越来越被科学证实,那么,你相信已死之人有灵魂吗?仍会存在意念吗?物质守恒定律,生即是灭,灭即是生,物质与意识在能量守恒中转换,只不过存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人,要经历多少,认识多少,才能明白这些。

禅宗有一例,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距他的家乡不远的南山里,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他连夜起程,沿途探询这位高僧的住处。一日,他来到南山脚下,见一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便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可知道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处?何等相貌?”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山上确有位得道的高僧,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处,因为他常常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世人。至于他的相貌,有人说他佛光普照,面貌清奇;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谢过樵夫,年轻人抱定了决心,不顾一切地向深山里前进。

后来,他又遇见了农夫、猎户、牧童、采药人等等,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他在绝望之下,回头下山,在路上遇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便从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里。还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

无奈,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赶紧喝。可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流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能盛水?怎能用它来解渴?”年轻人不耐烦道。

“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内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道:“大师可就是我要寻找的高僧?”连问数声无人应答,抬头再寻那乞丐,已无踪影。

心灵有漏洞吗?当然了。成见就是心灵的漏洞,嫉妒也是,猜疑、懦弱、浮躁、仇恨等等无不是心灵的漏洞,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不同罢了。若是这些漏洞都集于一身,恐怕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心灵有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弥补,那样只会越漏越大,贻害人生。而有了漏洞肯于去弥补的才显得可贵。天有漏洞都可以弥补,人心又有什么不能弥补的?

弥补心灵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多思索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如此,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人,总是在认为自我为强者的时候就忘乎所以,嘲笑他人弱小,用他人的痛苦来满足自身的快感,用他人的不幸来衬托自身的幸运。被欲望侵占的世界,被一时亢奋而麻痹的大脑,被一念之差而堕落的灵魂。魔鬼的诱惑是一柄双刃剑,在欲望不能自拔的同时,将理性与灵魂出卖给黑暗。

当有一天,我们突然认知到自己曾经犯下的无法挽回的错误,忏悔与祈求早已于事无补……

遗留在现世的痛苦永世不散,制造悲剧的始作俑者不可能永远逍遥法外。心愧之人,当裁决之日来临,地狱中的恶鬼定会出现,并成倍奉还昔日施加于他。

我听完拴柱的叙述,记起丹麦哲学及神学家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的哲学问题:

我在哪里?我是谁?

我怎么会在这儿?

这个叫做“世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是怎么来到这世界上的?

为什么没有人先问过我的意思?

如果我是被迫参加演出的,导演在哪儿?我要见他。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总会经历到这样一段时间——不知怎地,觉得自己迷了路,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感,失去了依恃自我价值和信仰。于是,人们把这未知的归结为命,去算命。

我也想起江南三大道观之一的修真观。大门正中悬挂一个大算盘,细看,有颗算珠不上不下,从左往右数第九位,从右往左数第五位,意九五之尊。不知这是否隐喻道教文化,张扬神之神算,推演人的定命,也许寓意人之善只在一闪念间吧。两旁有一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且前一个“算”字故意写错。道出人算不如天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谋事在天,成事在人。人的一生,总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意外事,完全无法做合理的解释,或许这就是我们人所说的神吧!所以,人的营谋计算,时常会失灵,时常会失策,因为人总忘了老天也有一算。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盘,算计着别人,算计着自己。人有千算,天则一算,算去算来,一枕黄粱再现。人算不如天算,天的一算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德。德,能守护一个人的一生,德,亦能帮天生坎坷的人化险为夷。现在很多人喜欢找人算命,其实算命至多只能做到算得准,但不能避开的。当然,在一些小的方面,知道了就可以作些预防,或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但也只不过是把它推迟了,或转化成其他灾难了,真正的大事是躲不开的。人的富贵贫贱,穷能寿化,其中以寿元最难算得准,因为它涉及八字以外的多方面因素。例如人们常说:积德可以延寿,损德则减寿。亦有食禄尽则命尽之说。

《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可以改变。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易经》上也有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开凶险的人,凶险的事,凶险的地方。如果说命运是一定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何处可以得到呢,凶险又那里可以避免呢?《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

天地无私,唯德是亲,一点德善,自招一点福应。耐心行善,尽心布施,清心等待,宽心受苦受辱。持之以恒,相信上天是不会亏待你的。德,能护佑一个人一生、十生、千生。而善,就是启开德的一把钥匙。

我也读过佛教经典的一则故事。有一天摩诃利王子专程前来聆听佛陀讲解《帝释所问经》,由于佛陀生动的阐述,让王子认为佛陀必定认识帝释,于是摩诃利王子就请问了佛陀。

佛陀:摩诃利!我确实认识帝释,而且也知道他如何能成为帝释的。帝释的前世曾经是摩卡拉村子一位名叫玛伽的年轻人,玛伽召集三十二位同伴,日常一起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生活谨遵善人法的标准,一生奉行七项义务:

1、奉养父母。

2、尊敬长者。

3、言语温顺。

4、不背后说人闲话。

5、不妒忌、不贪婪。

6、说实话。

7、不发怒。

由于玛伽在那一世具足无数的善业和正确的德行,所以在他死后能往生天界成为帝释,而他的三十二名同伴也成为天人。佛陀如实告诉我们世间苦、空、无我的真相。但其本意是要我们如实观察世间一切因缘合和的无常本质,不要因此而执著,要去深思快乐背后所隐藏的苦。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是对于“我执”作用所蔓延开来的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的辐射让我们自私自利,很少真正放下自己而为他人全心付出。佛陀要我们如实面对自己的劣根性,与顽强的我执较量,放下为了满足贪心和欲望的一切出发点。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懂得在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用大爱的姿态处理好世间法,处处学会舍弃这个无理的自我,从点滴处做好人做好事,慈悲喜舍的将佛理用在生活中,这才是至高的人间佛法。对于佛法的修行,对人、对事、对境是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善待所有有缘众生,感恩戴德的知足常乐!

拴柱听完我讲的故事,会心地一笑,你和我爷爷奶奶,刘老爷都是一个口气。年轻时听不进去,现在听越来越有道理,越做越感到轻松、看破、放下、离苦、自在、得乐。

五爷最终没有熬过这个冬天,春节后,病情越来越重。

在他们灰砖碧瓦的仿古建筑庭院里,一直笼罩阴郁气息,那种气息像是一种看不见的阴,摸不着的雾,闻不见的死亡气息,是从它们家人的哀叹和忧郁中散发出来。是一家人的恐惧心、慈悲心、担忧心、不舍心、期盼心、焦虑心,逐渐汇聚,一点点积攒累计起来,像雾霾一样突然涌出来的。

五爷病了一个冬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冬天,并非是历史上最严寒的冷,而是最阴郁的天,天空总是阴阴沉沉的,乌云密布,也不见下一场雪,乌云散开,还留着淡淡的薄雾,不阴不阳,太阳羞羞答答,一会钻入黑云,天色暗下来,一会挣扎着钻出厚厚的云层,露出半个脸,洒下可怜的光,刚感觉有点温暖,就又被拥来的云扯进去,不见出来。晚上,那月亮总是瞅不见,到了十五,才发出惨淡的寒光,云遮雾绕,月亮也像爬满了苍蝇的月饼,昏黑一片,脏兮兮的,看不到美好的清辉。河水一年比一年少了,河心岛露出了船底一样的身子,被水泡过的土壤犹如水中淹死泡胀的尸体,没有草和树木,裸露的难看,岛被人承包后,树砍光了,草烧光了,平整了,却没了秀丽,没了颜色,如人的脸上,剃掉了头发和眉毛,割掉了鼻子,塞平了眼睛和嘴巴,恐怖的像个鬼。河面窄而低,冰冻了一半,断断续续,水也没了力量,没了激情,懒洋洋地淌着。

秋末初冬,五爷拄着拐,到渡河的铁索船上,看着与以前不一样的河,变了样的河心岛,眼睛混浊,空洞而无神,沉闷地抽着烟,好像从这时候起,他的魂魄走了,精气神丢了…

入了冬,他坐在院子里的石凳子上,发呆,楞神、呓语,很少说话,饭量越来越少,白色的头发开始垂下来,一丝丝随风飘走,他的脸和皮肤松弛、皱褶、斑点密布,他的身体松垮垮的支撑不起他了,坚强的五爷躺下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去日不多了,开始絮叨了,回忆多了,爱提老事了,爱与庄子上一起长大闯过来的人见面了,好像是告别,用他枯萎毫无血色的手,拿着那张发黄老旧的纸,讲拴柱的过去,痛惜拴柱的灾难,感谢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说社会的好政策…

五爷面对死很坦然,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他多次说过,抱上重孙子了,家道兴旺了,过上好日子了,没有不了的事了,可以安心无悔地上路了。

正月二十五,老汉无疾而终,寿终正寝,用了最好的松木寿材,做了一院子纸活,考虑奶奶是佛教徒,又请来居士在家做了盛大的法事,超度亡人,出殡时棺材上罩了楼子,隆重地送了老人,村上老人都感叹五爷两口子走的好,走的风光。葬礼隆重,村里老人羡慕,走的风光啊。

家祭勿忘告乃翁,在五爷的新坟墓前,拴柱重重地磕了九个大头,将算命先生写的那片卦语,点燃焚烧,一阵青色的烟雾在空中弯曲、扩散,被风吹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