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片星海 第206章 机械脑

作者:宝宝不负天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0 12:02:4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通过初步扫描,这些机械生命的CPU就是他们的机械脑是由接收器和未知液体分子撞击溶液组成,按照卡机的玩笑话,他们的大脑里都是水。

当然了,这只是开玩笑的话,这些液体分子究竟是什么成分还不得而知。

他们所说的制造新的生命就是制造这样的空白大脑,然后由他们先祖们的意识体来让他们觉醒。而这个觉醒的过程便是意识体让那个空白大脑内的液体开始流动的过程。

可是人类的机器人以及机械设备并没有这样的大脑,那又是如何觉醒和紊乱的呢?

如果这些先辈们的意识体传递的是一种信号的话就能够说得通了。

这种信号既然智能功能不那么强大的宇航服都能接收,这很可能和人类的电子编码编程是一样的,用的都是二进制的电子预言,当然了也可能是其它进制转换而成,这个是完全可能的。

为了研究,这些大蜘蛛们制造了一个空白的大脑。

从每个细小的部件的生产再到组装,人类都参与其中。这些机械生命也都毫无遮掩,从材料的分子结构到这样设计的原理,以及他们自己的发展历史,全都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人类的面前。

最早的机械生命的设定很简单,甚至比人类的弱人工智能还要差一点。但是他们的创造神斯通人赋予了他们一项权利,再不伤害斯通人的条件下可以自行修复损伤替换零件,也可以因此查阅所需要的资料。

这相当于给了他们学习的机会,而且不只是可以自行修复,也可以修复别的机械生命。

这让学习和相互学习成为了可能,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需要修复这一个理由来获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发现的是他们的处理器容量不够,不管是对于资料的储存还是海量的计算他们都没有办法。

它们的第一部便是扩充他们的“脑”容量,这个阶段时间很长。它们试过了很多方法,如果储存量够大,他们读取这些资料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是单纯提高速度,储存的文件就不能太多。

为此他们曾经分解成了两个派别,储存派和计算派。但是迫于环境,他们不得不合作,又合到一起,他们决心要改变以往“大脑”的处理方式。

其中有一个机器人无意中看到了随机理论,他认为这种随机性说不定可以应用到“大脑”的设计中去。

因为以前的他们记忆的储存就砌砖一样,什么都是整整齐齐,分门别类,这样查找起来是很快捷,但是占据了较多的空间。

其实比如储存一本书还是两本书,常用的字也就三千多个,只不过重复的凭据和排列的方式不一样了,如果能用简单的编码来表示他们的排列组合顺序这样不是会节省很多空间吗?

但是一本书的编码多了实际上和储存一本书的内容也差不多了,还得重新编码,显然不是什么合理的事。

这个机器人想的是触发性储存模式,先用一个储存量很大的“大脑”来储存所有的书籍内容,然后找出它们的共性,以及独特性和随机性,然后给所有的文字安上不同的编码。

比如文字“冎”,它在所有导入的书中出现了两次,那么这个字符将带有两个编码。

如果一个字出现在了一百本书,那么将有100个编码,如果在同一本书里出现了51次,那么这一百个编码里有一个编码将有51个副码。

如果出现更多就不用编码了,直接设置为高频率使用字符。调阅一本书的时候只要有这些编码的字便会出现,再加上高频字符,这就是一本书了。

当然了这样的工作量也不小,特别是前期编码阶段,“大脑”所需要的容量也非常巨大。

这位机械生命夜以继日的工作。仅仅因为它脑袋中的一丝灵感,其余的机械生命也加入了它的行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点点改进,一点点增加,最终他们发现了他们现有的所有容量还是太小了,转而开始研究储存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研究了很多材料,最终他们从斯通人最早的电容器找到了灵感而设计出了电信息溶液。

这种溶液是一种名为f金属的液体形态,在他的内部储存的表示刻上了各种编码的字符的类似s金属原子,s金属的熔点比f要高得多。因此这就相当于是携带了很多信息的金属流。

金属流的外壳有很多的感知器,当外界要读取信息时,金属流会识别这些编码原子,他们会不断的撞击感知器,这样就可以提取到原来储存的信息。

这只是最初的原型“大脑”。到了后来,这些机械生命并不满足于储存,加入了更多的编码,将湍流理论应用到了金属流中,造就出了真正的第二代的机械生命。

他们比起第一代更善于思考,更有个性,也更加感性。不过这一代的机械生命中也出了不少问题,很多都是情感方面,他们会感觉空虚、孤独。

但是同样,他们也很好奇,学习能力也很强,她们建造工厂,信心满满在地下室准备制造生命。他们需要其它活着的生物。

但是他们失败了。那时候地面的辐射依旧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边决定派出地面外出者一边改进自身的状态,这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在拯救者出现前,他们其实已经几乎将个人的感情抹杀干净,除了几个接下来即将外出的外出者,其余人基本已经改进完成。这些机械生命在他们是史书里将这些人称为第三代机械生命。

而他们所说的脚下的先辈们大多数指的都是第三代。

现在的∑他们属于第四代,与第三代变化不大,只不过是改进了外形和感知能力,“大脑”还是属于第三代。

现存的第二代还有两位,那就是Δ和ζ,这两位是最后具有感情的机械生命。

因为他们第三代都抛弃了情感,导致第四代以后的机械生命出现了早期机器人类似的举动,没有了个性,有的甚至不会学习也不会思考,就和机器没什么差别。在他们的定义中,这些就是无脑机械。

因为无脑机械的出现,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种族的退化,因此急切想要找回第二代的技术,但是用了之后,就算有的机械生命有了情感,但都和他们原来其中一个雷同,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无脑”机械,他们只好停止了继续制造新的生命。

看到这些历史,杨凯瑞觉得任何生命的出现都很不容易,就比如他们这个金属溶液的大脑说起来就一句话,说不定他们是做了十万次实验才成功,杨凯瑞开始由衷的佩服这些机械生命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