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言同记 第22章 子忘父之仇

作者:言殊同 分类: 更新时间:2024-04-10 22:00:3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子忘父之仇,却有人称赞之,曰仁。仇家称意,言平虽同,暗有其弱,垢人相趋。

曾几何时,仇家屠刀父之父及亲邻百人,父独子相宿,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终有一日兵起而生,不再受难于仇人刀下。然仇家未去,仍活虎于世。父见仇家逍遥于世,未见其过,然法度称其正义,却度仇人于快活,压其受罪之人,三言两语而过,父终于雷雨交加之夜晚。子不责,葬父于郊,同祖而陵,虽有每逢节祭之日,黄纸青香以祭,然却无其他。仇家后百岁以亡,后存有人,相继四十余年,两家后代有人,香火即旺。因仇之在,天下以和睦,邻言默仇相好,共修社居。子听邻言,与仇之子修好,交其友,穿其服,联其姻,子相服俯瞻拜地,趋言贴耳笑忘,天下皆称之仁德。仇之子不以为然,早之强然,今日强势除削,心中存之不意,暗地磨刀霍霍而向之。邻有人发觉其行诡,乃告子,子不以为然,曰行大义,不恶然其人。邻愕然,未言其他。

后日,子仍行大德于仇子,好礼相往。后子家养家猪,鸡鸭百余,时常以个位赠仇子。越而久,仇子见利,乃行说子,告之行大义,不受吝啬,须倾礼。仇子欲承其信,乃小赠物品而夺其信之,子相往,财物、猪牛鸡鸭各有多余,仇子称善,挽手而赞曰:“公善闻名于世,山河犹人壮丽,复兴大业未不可!”子听为善,倩手而礼。

越几年,子忘父之仇,两代隔继半百年。坟丘之上,虽光鲜其外,方远萧色骤然。仇子望其子家之利,渐透其亲,子后代未闻其祖何,更未闻祖上之仇。子之后代只享娱乐,称仇其亲,好礼往来,不再务陵园墓,天地萧色改其精神然,不再往复。仇之百年计,计在同泽,同化其人血,其人族,从而以精神亡之。

闻乎天地,传其千年未曾改,刀剑相继,存亡有序,精神存共族之天地,相纽共祀天下。天下之大,不可存一族而御之,异族方礼其地,相来礼宾而服,其服不以礼,以兵,以利。天下未有无利之私,未有无私之共,若存之,言其实而实其虚,盖人矣!

(2022年8月21日)

大致译文:

曾有一个人,忘掉了父亲的仇恨,却有人称赞他仁慈。仇家心满意足,虽然在言语上二者有相同之处,但实际上暗藏着报复的心理,并在行为上贪得无厌,利用世俗正义进行道德绑架,暗地里积蓄力量打败你。

在很久以前,仇家屠杀了这个人父亲的父亲和百位亲邻。而这个人的父亲独自一人居住,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终于有一天,他起义反抗仇家,不再受难于仇人刀下。然而仇家并没有离开,仍然活在世上。这个人的父亲看到仇家逍遥自在,没有看到他们的过错,然而法律却说他们正义,却将受罪的人交给仇家处置,只用三言两语就过去了。最终,这个人的父亲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儿子没有责怪任何人,将父亲葬在郊外,与祖先同眠在一处陵墓。虽然每逢节日祭祀之日,他会用黄纸青香来祭拜,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表示。仇家百岁之后才去世,后来还剩下一些人,两家后代相隔四十余年。因为仇家的存在,天下变得和睦,邻里之间不再有仇恨,共同修建社区居住。这个人听从邻里的建议,与仇家的后代修好,与他们交朋友,穿同样的衣服,联姻。这个人对仇家的后代非常佩服,俯首帖耳地拜在地上,对仇家的后代非常尊敬。天下人都称赞他的仁慈和道德。然而仇家的后代却不以为然,他们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不轨的念头,暗地里磨刀霍霍准备向这个人复仇。

后来有一天,这个人仍然对仇家的后代行善,以礼相待。后来这个人养了很多猪、鸡、鸭等家禽,时常送给仇家的后代一些。渐渐地,仇家的后代见到了利益,便开始游说这个人,告诉他应该行大义,不要吝啬财物。仇家的后代想要承袭他的信义,便用小礼物来夺取他的信任。这个人仍然与他们往来,财物、猪牛鸡鸭等都有多余的。仇家的后代称赞他好,挽着手称赞他说:“你的善行闻名于世,山河与人一样壮丽,复兴大业并非不可能!”这个人听了非常高兴,也称赞仇家的后代。

几年之后,这个人忘记了父亲的仇恨,两代人相隔了半百年。坟墓之上虽然看起来很光鲜,但实际上已经荒芜不堪。仇家的后代看到了这个人家的利益,渐渐疏远了亲人。这个人的后代也没有听说过他们的祖上有何仇恨,更没有听说过祖上与仇家的恩怨。这个人的后代只知道享乐,称仇家的亲人为朋友,以礼往来。他们不再关心陵园墓地的事情,天地之间的萧瑟景色改变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不再像以前那样往复仇恨。

闻说天地之间,有相传千年而不曾改变的东西,只有是那些刀剑相向,让生存和灭亡成为有序的规律,然后用精神同化异族的文化,使其成为同一个民族,最后在同化血脉的情况下祭祀先祖。普天之下,不存在天下和而为一家的情况,异族之所以与你礼仪往来,其实他们诚服的不是你给他的礼仪,而是你用强大的武力震慑了它,然后给了他一定利益。天下没有无利可图的私心和无私的共性。如果存在的话,那只能说他们表面上是实实在在的,但实际上却是虚假的。这是因为人都有私心和欲望!

(译文有出处,部分未修改,改天再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