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第52章 杨宪

作者:东鸭西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1 12:03:0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皇帝这条道路,是孤独的。

从当上皇帝开始,朱元璋很快意识到他和以前那些老朋友的疏离。

这种疏离,有因为身份带来的距离。

也有因为立场,他和曾经交心的人会渐行渐远。

人皆有立场,就如李善长会守着淮西一派的礼仪,刘伯温也只能跟浙东的父老抱团。

可他身为皇帝,他的立场又有谁懂?

“南人,北人,皆是汉人!

朕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时候,究竟是利益之心多一些,还是朕真的……

想要完成汉家先祖的遗憾……?”

老朱心头思绪万千,却最终面无表情放下那篇关于道衍的文书。

“你做得不错,道衍做得也不错。

高见贤,你给朕说说,朕让你们检校的人去查的事,可查出来?”

“陛下,查出来了。

那位县令老爷为了招待好您,夺了百姓口中本就不多的口粮。

这些口粮,本就是救命用的,如今春粮还没播呢,大家都指望着这些粮食……

而且当初常将军攻下这里的时候,已经指明这些粮食属于百姓……”

老朱的脸上,逐渐出现愠怒之色。

“这些人算得上父母官?”

高见贤回答:

“陛下,其实这种事并不罕见……只是,您看不见!”

高见贤的话,激起老朱的怒火。他目视自己手下的老检校,似乎要将他吞了。

皇帝的愤怒,传导到高见贤身上。

高见贤瑟瑟发抖,只能低着头,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伱说得对,欺上瞒下,正是这些人的手段……”

朱元璋冷笑:“但你说朕没经历过,那可小看了朕!

朕明白他的想法,北方贫苦,又经历战乱,哪怕是他这个县令也拿不出多少好东西。

可朕路过,是他这辈子可能是唯一一次面圣的机会,他不抓住,也就白混了这么些年的官场。

所以苦一苦百姓,让他们用性命给县令老爷铺路。

前朝的那些官员不都是干的?

朕的父母,不也是在这种潜规则下饿死的?”

提起自己的父母,朱元璋脸上便有化不开的悲伤,同时不大的会客厅中,一股杀气逐渐弥漫……

刚才还说大局为重,想要忍受县令的工作能力,等天下稳定再说的朱元璋,此时已经不打算忍了。

“高见贤……”

“陛下,臣在!”

“让杨宪过来……”

皇帝巡游汴梁,李善长看家。

但依然有一些官员跟着皇帝出巡。

其中杨宪,就是朱元璋选中的跟在他身边的人。

高见贤很快将杨宪带过来。

“陛下,您有何吩咐……”

“杨宪,朕问你一件事,你祖籍山西,你可曾感受到南人和北人之间的隔阂?”

杨宪没想到朱元璋问他的问题居然是如此,他愣了一下。

旋即,他小心翼翼回答:

“臣虽为北人,却和朝中诸位大人相处愉快,并无隔阂……”

老朱深深看了对方一眼,当强调南北忍并无隔阂的时候,本身它也就是一种隔阂。

南北分离,想要弥合人心。

必须跳出二百年已经形成的偏见,可哪怕是自己的心腹大臣,也不理解他的想法。

只能说,帝王所站的角度,和臣子毕竟不一样。

朱元璋脑海里想起道衍,也许只有那个小和尚能理解自己的立场。

他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命令道:

“朕要让你做件事……”

“陛下尽管吩咐!”

杨宪满口答应,只是老朱说出他的任免之后,他的脸色顿时煞白。

“朕想杀此地县令,但杀了之后,却无人稳定人心!

朕想见你留在此地,暂时代县令一职如何?”

杨宪闻言,登时面如死灰。

朱元璋让他成为县令?

一地县令,对他而言可是不折不扣的流放了。

他身体瑟瑟发抖,却强压身上的不满,低头道:

“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

他的态度,朱元璋十分满意。

知道自己的心腹可能产生想法,他解释道:

“如今北方,刚刚纳入我大明的统治,前方战事正紧,朕本不欲整顿官员,大开杀戒。

此地的县令,朕与他交流,对他的态度本就不满。

但朕本想以大局为重,先忍了再说。

谁知道此人为了阿谀奉承朕,居然干出夺子民口粮的事情。

此事朕若不知道便罢了,可知道了,朕就不能忍。

所以朕准备处置了这个县令,给百姓一个公道。

但杀了县令,此地的政务就无人处理,你辛苦一阵,朕从汴梁路回来,自会找人替你……

如今天下,南人北人离心!

那些北方的百姓,对朕也好,对南人的官员也罢,终归还有戒心。

你北人的身份,也许能安抚他们。

所以这件事,你要给朕办漂亮了!”

杨宪闻言,心情才稍微放松一些。他赶紧说:

“陛下放心,这件事交给臣,臣一定不负众陛下的期望!”

“朕将你从浙江行省调过来,自然不会埋没你!

你在浙江的工作经历朕很满意,可你若想脱去检校的皮,这也是朕对你的考验!

去吧,让朕看看你的能力!”

杨宪闻言,喜出望外。

他拜谢皇帝之后,就走出皇帝安居之所。

“杨大人!”

高见贤等杨宪出来,赶紧靠过去。

他在杨宪面前,展露着不曾对朱元璋表现过的谄媚。

严格来说,这位去年被调到浙江行省,并且力压皇帝侄儿李文忠的杨大人,就是检校的负责人,他的顶头上司。

只是杨大人在浙江展现出他政务方面的能力之后,已经有入朝为官趋势。

检校只是皇帝用来监视官员的狗,上不得大雅之堂。

杨宪却和一般的检校不一样,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次陛下出行,特意交代杨宪随行,由此可见陛下对他的信任。

只是此时的杨宪脸色并不太好,哪怕朱元璋给他解释过。

可从一行省实际上的负责人,变成一个破落县城的县令,哪怕是暂时的,他也很不高兴。

但皇帝的命令他也必须完成,而且必须完成得漂漂亮亮。

不然他这个代县令,可就要变成真县令了。

“高见贤,你去找点人给我,本官要弄点大动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