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第54章 失望的旅途

作者:东鸭西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1 12:03:0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县城发生的一切,不过是皇帝前往汴梁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第二日,修整好了之后的大队,准备继续前进。

将士们厉兵秣马,护卫左右。

县城中,杨宪跪在路边,听着皇帝的教诲。

伴随着礼部的官员一声令下,车辇继续前进。

昨天皇帝经过县城,百姓们都躲在暗处观察,今日。

有一些百姓,自发的出现在路边,恭送皇帝。

他们的眼神中,有好奇,有恐惧,也有一丝感激。

虽然大多数人都低着头,不敢惊扰圣驾,但朱元璋却能明显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他心情愉悦,杀一狗官,可换一城民心。

怎么也是个合算的买卖。

皇帝的车辇继续前进,往汴梁而去。

百姓们就跪着,等待车马远行,龙辇过,后边是漫长的后勤保障的队伍。

道衍他们这些和尚和道士,只能跟在队伍最后边,有一些士兵护佑。

走过县城,突然有人大喊:

“道衍大师……”

他忍不住回头,却见张维拼命朝他挥手。

他母亲想将他按下去,却按不住,只听张维大喊:

“我一定努力读书,去应天感谢大师……”

“中!”

道衍哈哈大笑,给小张维回应道。

周围的侍卫怒目而视,有个士兵觉得道衍坏了威仪,正要教训他,却被同僚不着痕迹地拉住了。

【你的言行,虽然坏了规矩,可皇帝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护你周全!】

道衍只是回头,刚好看到一个士兵头上的旁白。

他若有所思,却当做没有看见。,

北方的路,虽然依旧艰苦,并且初春的寒风依然冷冽,可道衍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姚广孝这个乐子人,是怎么做到苍生如刍狗的?”

道衍此次出行,对于这个世界,多了几分感悟,也多了些参与感。

他在孤独的前进,却不免想到自己的前身,原来的姚广孝。

不贪财,不好色,一生甘守清贫。

但唯独在造反这件事上,姚广孝当得起妖僧二字。

固然靖难的起因并非因为他,而是朱允炆逼迫太过导致朱棣必须造反。

可姚广孝孜孜不倦护佑朱棣多年,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人家忽悠造反,总要求个名,或者求个利。

但这货好像只是想证明,他可以……

能将苍生百姓性命视为刍狗,只为了他一个理想和抱负。

道衍将他称为乐子人,却是没有冤枉他。

“如果不是我穿越到姚广孝身上,皇帝梦见靖难,准备杀他,我估计会乐见其成!

但……”

道衍苦笑,这种乐子人如果生在几百年后,大概就是那种反社会人格的天才吧。

自己不是天才,他只是个努力在皇帝杀机中求生的人。

“老朱在监察我,他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答案呢?”

道衍为了求生,不得不努力转动他自认为并不聪明的脑袋。

……

路途虽远,终有尽头。

走了几天路,道衍听前边有人议论,汴梁终于到了。

宋宗真显得非常兴奋。

他也是个南人,关于北方,关于汴梁这个曾经的北宋首都,也是十分好奇。

只是看着路边一草一木,远处的屋瓦……

宋宗真忍不住吐槽:“就这……?”

每一个对汴梁带着美好想象的人,见到汴梁城之后的反应,大概都跟宋宗真一模一样。

道衍稍微好点,因为他早就从史书上见证过这场失望,属于皇帝的失望。

“陛下想必也应该失望,我汉人曾经的国都,居然落寞至此!”

道衍无声点头,老朱的失望,是可以见证的。

宋朝,或者说是北宋。

是明朝之前汉人盘踞南北的王朝,虽然因为丢了幽云十六州,算不上大一统王朝。

可虽然没了燕云十六州,可毕竟也算是占据了中原之地。

皇帝此次大张旗鼓出行,就是为了宣告天下,他会恢复汉家人数百年前的荣光。

但奈何,被异族统治了多年的汴梁,早就不是以前的模样。

他这次出行,注定会失望而归。

……

朱元璋确实很失望。

从车辇上下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沉着脸。

古书上,他看过太多形容这座城市繁华的诗句。

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盛景。

可如今的破落,见证着两百年来汉人的兴衰。

老朱站在古城墙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陛下,风大……”

高见贤伺候在朱元璋身边,低声提醒。

“风大,是因为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朱元璋没有理会高见贤,只是自言自语。

“陛下,这里毕竟是中原!”

“对,这里是中原,我汉人的龙兴之地,朕心心念念,就想回到此处,朕想重现宋时的风华,也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明终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只是呀,这里,不好办呀!”

朱元璋心头纠结,汴梁城从打下开始,就有臣下建议他定都汴梁。

他自己本身也属意这个地方,所以才会刚刚当了皇帝,没几个月,就亲自前往此地考察。

只是亲眼见证了这座曾经的国都,他一路所见只是失望。

城市的破败,他可以接受。

毕竟这座城市也没落了两百多年。

他可以重建汴梁,让它成为符合国都的样子。

只是有许多硬伤,朱元璋认为根本无法解决。

比如眼前的一马平川,对于军伍出身的朱元璋而言,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危机。

一个国都无险可守,四面受敌。

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朱元璋觉得,如果他住在这里,恐怕寝食难安。

而且问题不仅仅在这里……

老朱在汴梁的第一天,就很不满意。

不过出于对中土的倾慕,他还是下了命令,都在汴梁住下来。

……

“听说了吗,陛下好像想迁都汴梁……”

“还听说呢,陛下都已经下了圣旨,将汴梁城定为北京!”

随着皇帝在城中住下,僧人和道士们也被安排在城中的寺院道观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想要迁都的消息,道衍听着同伴们的议论,只是笑笑。

但他很快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了朱元璋。

皇帝在这个出巡的日子,居然还能找到空子跑出来找他?

“大师,又见面了!”

朱元璋的心情谈不上好,只是挤出一丝笑容跟道衍打招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