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第63章 不必是曲阜孔家

作者:东鸭西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1 12:03:0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孔家和老张家这两个号称千年世家的地位,其实都差不多。

他们的存在,是统治者需要你存在,而不是本身多牛逼。

道衍觉得,其实龙虎山张家远比曲阜孔家聪明的多。

至少历代天师到现在为止,作妖的不多,张家人从先祖张鲁身上汲取了教训。

后世哪怕如蒙古人恩宠有加,大抵还是守住了方外之人的底线,少有掺和政治,只是安心卖度牒,赚银子。

而孔家这边,自从衢州孔家退出衍圣公的争夺后,留下来的北宗一脉,也没少内斗。

孔克坚这一脉成为如今的衍圣公,本身也是内斗的结果。

孔家人并不明白,一个吉祥物只需要端坐高堂,自然会有人用你。

可你亲自下场,有了立场。

人间的风暴,同样会将他们撕碎。

孔克坚即将面临的风暴,名叫朱元璋……

“阿弥陀佛!”

道衍假模假样地道了一声佛号,擦去嘴角的油。

“这次病要引起警惕了,虽然姚广孝这具身体的寿元挺长,但架不住中途夭折。就古人这医疗条件,我可别跟朱标一样一个风寒就嗝屁了!

锻炼身体和将那些救命药做出来,也该提上日程了!”

道衍将门关上,回屋子里烤火去了。

……

第二日,皇宫!

皇帝上完早朝之后,破天荒将李善长等人叫到御书房,直接开午朝。

一个新王朝的开朝皇帝,往往决定一个王朝的格局和特色。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处世上总显出一个【小】字。

其中比较明显之处,除了官员的俸禄少之外,对于官员的利用,也是用到极致。

别的王朝,大约只上早朝,甚至早朝都未必每天都上。

落到洪武皇帝这里,上早朝只是基本,晚朝也成为常态。

午朝皇帝倒是相对比较少上,可一天两朝,也让百官叫苦连天。

尤其是那些从元朝归降大明的官员,更是感觉到皇帝的严厉。

此时,一众大臣正在御书房门口等着皇帝召见。

“刘大人,伱说陛下这些年,何时缺过晚朝,也不知道昨天陛下为什么连朝都不上了?”

刘基带领的浙东官员和李善长,虽然站在一起,但隐约泾渭分明。

李善长突然找刘基搭话,刘基也愣了一下。

作为政敌,李善长能主动和自己聊天,要么不安好心,要么就是真心有事想跟他商量。

刘基看看周围的官员,大家伙都将目光集中在他们两个人身上。

李善长见皇帝和人谈事,没有召见他们的意思,朝着刘基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刘基点点头,跟李善长走到一边去。

“李相是担心,陛下对曲阜孔家……”

刘基是何等人,李善长还没开口,他就已经猜出李善长的来意。

“刘大人,你不担心?”李善长说道:“陛下的性子你不是不知道,他真生气的时候,可是会掀桌子的。

你我在这件事上,当以安抚为主,可不能让陛下做出一些让天下人看笑话的事情!”

刘基笑了笑道:“李大人,您还是看轻了陛下,陛下难道连蒙古人都不如?”

蒙古人尚且知道孔家的重要性,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李善长也明白这个道理,可他总觉得皇帝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平心而论,李善长也不喜欢孔家,也不喜欢那位热衷于政治的衍圣公。

在他看来,衍圣公一脉就当放在曲阜孔庙当猪养,而不是让他们在朝局中掺和。

“总而言之,本相希望刘大人在这个问题上,咱们保持一致!”

“可!”

刘基没有因为李善长是自己的政敌而在这件事上抬杠。

孔家事关大义名分,不分南北,是天下读书人都会直觉维护衍圣公的利益。

刘基和李善长跟了朱元璋那么多年,他们明白皇帝的脾气。

朱元璋不是一个没有大局观的皇帝,可他的行事风格,会导致他搞出一些出乎预料的操作。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能从中劝诫,给皇帝,还有孔家都留个体面。

“说起来,孔家那些人,也是活该,孔克坚托病不出也就算了,那个孔希学一路走来,还在故意拖时间。

这分明是孔克坚授意的,他们想拖到我大明和北元决胜负,好下注!”

李善长虽然希望刘基劝说皇帝,但他本人对孔家确实没有什么好感。

他们这些人,都是前元的失意者,是体制的边缘人。

如果不是如此,大家何必造反?

凭什么孔家人可以在前朝享尽荣华富贵,改朝换代了还要挑挑拣拣?

刘基没有附和李善长,当达成协议之后,他们之间短暂的友谊小船,已经翻了回去。

“诸位大人,陛下请诸位进去!”

太监走过来,通知百官进去,也刚好化解了刘基和李善长尴尬的氛围。

一行人鱼贯而入,见到皇帝和太子都在,赶紧行礼。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御书房里除了朱标和朱元璋,还有一个人跪着。

“杨宪!”

李善长和刘基一眼认出对方的身份,他果然被皇帝召回来了。

先前杨宪被从浙江行省召回来,他就知道皇帝会对此人重用。

再后来他为皇帝分忧,留在北方代一个小小的知县,李善长又觉得此人前途不可限量。

如今他出现在这里,恐怕是皇帝要兑现对他的承诺了。

“杨大人!”

刘李二人给杨宪打招呼,杨宪抱拳,退在一边。

“诸位爱卿,朕今日找你们来,想聊聊衍圣公的事情!

朕思来想去,越发觉得窝火,想我大明乃是肩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重任。

朕奉天承运,偏偏有人明明是圣人之后,却心怀异族……”

老朱一开口,就搞得百官心惊胆战。

他们知道皇帝的脾气,绝对忍不下有人糊弄他。

可衍圣公他们不得不保,于是乎所有人都跪下来替孔克坚说话:

“陛下,衍圣公之事,有更好的处置方法,您千万不要激动!”

“李先生,那您说说,还有什么方法?”

李善长被朱元璋问得语塞,他也知道衍圣公的事情很难搞。

“你没办法,朕却有一个主意!

朕最近心血来潮,读了孔家的家史,却想起原来孔家,不止曲阜孔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