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世界,从娶白莲妖女开始 第34章 拜文庙

作者:睡醒的兔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19 18:54:21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第二天一早。

李立阳并未上衙。

他不傻,昨晚硬气归硬气,反正动手的又不是他。

不说钱牧遥背后的钱家,从八品的判官和正七品的县令可都是文修,一个举人,一个进士,真要对他发难,他小胳膊小腿的可扛不住。

昨晚临走时已经知会孙青,让他们几个处理完就去尉迟峰的家里待着。

尉迟峰不出关,他们打死不上衙。

至于三班衙役的职责,旷一天就旷一天,还能比自己小命重要。

李立阳此举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至于李家会不会针对,他的母亲可是大佬,立阳县所有家族绑一块儿恐怕都不够母亲一只手打的。甚至不用母亲出面,平安哥出面就能料理了。

至于官面上的事儿,钱牧遥先对他动的手,而且全程他都没有反击,有罪也伦不到他身上。

李立阳现在可不信平安哥只是个没品级的炼器师这个说法了,甚至他是不是八品李立阳都不敢确认。

“平安哥,文气到底是如何觉醒的?为何我读了这么圣贤典籍却没有丝毫感应?难道非要会写八股文,会作诗才能觉醒文气?”

平安一脸古怪的看着他。

“想要走文修之路,第一关就是拜师。”

“拜师?拜谁?觉醒文气的读书人?”

“文圣!”

李立阳皱眉,有些不解的道:“文圣我哪认识,要是所有人走文修这条路都要拜文圣,文圣还不烦死。”

“少爷可知道文庙?”

李立阳脸上的尴尬之色一闪而逝。

文庙供奉着文修圣贤,所有读书人想要走文修道路,都要入庙拜圣贤。

“那我可以去文庙拜拜吗?”李立阳期待的说道。

言出法随,化虚为实,唇枪舌剑,实在是太酷炫了。

一个秀才都能轻松用文气化绳捕获三个九品。这说明文气的等级远超武夫的气血之力。

“少爷八岁的时候老爷带你去拜过,也找庙祝测过字,结果文庙不收,少爷和文修无缘。”

“不收是什么鬼?圣贤出面自己说的?”

“不收就是不允许你走文修这条路。至于过程如何,涉及到文修,我也不懂。”

“为什么?”

平安摇头不言。

“和母亲有关吗?”

“不是!”

“那就是和李家有关系。李家到底是什么来头?总不能真的是大新朝皇室的一支吧!”

李立阳随口说道。

平安依然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反驳。

“怎么可能!李家要真是皇族,还能待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谁不知道大新朝对宗室那是出了名的好。”

和华夏历史的皇室倾轧内斗,相互猜忌不同,大新朝从立国,到现在,皇室成员很少受到限制,朝堂、军方、宗教,甚至斩妖卫这样的特殊机构中都有皇室子弟。

历史上虽然也发生过皇子争权,但不管是谁胜出,也只是将政敌圈尽,对其子侄后辈依然给予皇室子弟应有的待遇。

这让大新朝皇室在民间的口碑相当不错。

如果李家真的是皇室一支,又怎么可能会沦落到子嗣断绝的程度。

历代李家家主也不可能连正常寿元都享不到。

毕竟这是个拥有超凡力量的高武世界,各种珍稀妙药层出不穷。

皇室流出一丝丝,也足以让立阳县李家发展起来。

“平安哥,咱们去文庙看看吧!”

李立阳还是不死心。

他记忆中可是有不少前世名传千古的诗词文章,如果觉醒了文气,这些古诗词就可以转化为力量,让他从粗鄙的武夫一跃成为言出法随的读书人。

关键是帅啊,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平安自然无不可。

马车悠悠,一如李立阳现在的心情。

……

他刚刚离开不久。

就有人持拜帖上门。

门房老周只是看了一眼拜帖,就直接带着对方去了后院拜见王氏。

对方一袭白衣,腰间挂着一柄古朴的长剑。

……

文庙,位于立阳县最中央,建筑规模不大,但却充斥着庄严肃穆。

每个县城的文庙都是重中之重,关系着整个县城阵法的运转。

这里是除了城门之外,唯一驻守有士兵的地方。

而且进出文庙必须衣冠整洁,要严格遵守文庙的礼仪。

里面有文圣雕像,文圣被世人尊称为夫子,外形是个身形高大的老者。

夫子真名乃是禁忌,不可言说,所以李立阳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地球的孔夫子,毕竟这里和地球相隔了一个大世界。

门口有功德箱。

李立阳随手捐了百两银子,引得文庙的庙祝笑容都真诚了几分。

然后详细和李立阳说了入文庙祭拜的礼仪。

李立阳用心记下。

这个世界上可不是地球,庙里的也不单纯是泥塑,而是真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由不得李立阳不重视。

“李捕头,祭祀文圣最重心诚,只要心诚,一切皆有可能。”庙祝最后提醒了一句,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李立阳看着高大的文圣雕像,周围还有八尊,那是文道亚圣的雕像。

每个人的形象皆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神圣感。

虽然庙里是泥塑雕像,但看起来却仿佛真人站在那里俯览人间一般,这或许就是平安哥所说的圣贤有灵了。

李立阳按照庙祝教的,诚心跪拜。

可惜,他的跪拜并未引起任何一尊圣人的反应。

他心中有些失望。

在李立阳的面前有一个桌案,案上是文房四宝。

如果有心文道,可以在圣人脚下填诗作赋。

如果文采能够打动文圣,自然会有圣人降下文气,帮助奠定文修的根基。

李立阳提笔,准备写下记忆中的一首经典古诗。

但在这文气充沛的文庙,他提起的文笔却迟迟无法落下。

明明记忆中无比清晰的古诗词,就是无法当着夫子和历代文圣的面抄袭出来。

不管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诗,还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宋词,就连李立阳曾经最喜欢的《沁园春》都无法默写出来。

这让李立阳心中无比沮丧。

空有无穷宝山,却无法挖掘,这对他简直是一种残忍。

他抬眼看向夫子的雕像,那泥塑的眼睛中仿佛有一道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正是这道目光,让他做不成文化大盗。

来都来了,让他就这般放弃他实在心有不甘。

他咬咬牙,决定放弃抄袭古诗词,而是将其当做一场申论考试。

李立阳提笔写下:“论大新朝的教育现状。”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李立阳对大新朝的文坛有了很深的了解。

大新朝重视文教,文庙都建到了县城。

县城有县学,府城有府学,京城有国子监。民间更是有很多私塾、族学,也有很多大儒建立的学院拥有极高的文名。夫子的故乡还有文坛圣地——稷下学宫。

这些无不说明大新朝的文教相当繁荣,甚至比之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繁荣。

对于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大新朝也有很高的待遇,不但可以养活一家人,还能够通过朝廷供养,继续向学。

但局限于这个时代的特色,知识还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广大底层的百姓还是做不到有书读,像立阳县,三十万人口,有三万人接受完整的私塾以上教育就算是十分罕见了。

李立阳以立阳县的教育资源作类比,推广到全国,说明看似繁荣的文教实际上还是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

要想真的让文教兴盛,不但要走高层路线,还要走底层路线。

占据最多人口的乡村,不应该被忽视。

既然无所求,李立阳自然也就无所畏惧,所以这篇论文写的是酣畅淋漓,将自己认知中对大新朝教育现状的弊端陋习和不健全全部倾诉出来。

最后,李立阳写道:“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年龄大小,出身贵贱,教育更不应该固化年龄和阶层,让所有有心向学的人有书读,有教无类,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写完这篇八百字的白话论文,李立阳掷笔,潇洒转身离开。

既然注定无缘,那就无需纠结。

武夫之路虽然艰苦,但毕竟有路可走。

有时候放下执念,反而更能获得轻松自在。

李立阳不知道的是。

他离开之后,他写的那篇论文无风自动。

然后一一从八位亚圣眼前飘过。

最后落到了圣人雕塑的手中。

“文章虽啰嗦,但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关键是对于教育的理解,大善!”仿佛天地交感,那篇论文竟然滋生出浓浓的金光。

“可是他的身份?”

“有教无类,不问出身!”

下一秒,金色论文破空消失不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