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韩 第2章 韩信就食于漂母

作者:琦琦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13:1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韩信打工没有打工人样,一副贵族做派,人见人厌。打不到工,又蹭不到饭了,只能自食其力。自食其力韩信既没有本钱,又没有土地,就只好钓鱼。除了讨饭,钓鱼投入成本最低,工具可以是韩信唯一承担的起的职业。

淮河虽然鱼多,但距离淮阴城远,不如邗沟就在城墙下,钓到鱼就能拿到城里换钱。处于水乡泽国之中的淮阴雨季鱼虽然很多,容易钓上来,鱼不值钱,比糙米都便宜。你要问鱼为什么那么贱,那是渔民不钓鱼,而是用网打鱼,甚至划船到淮河和湖泊中心去打鱼。打到的鱼用渔船运到淮阴城里卖。渔民的人均劳动效率是韩信的十倍多,十倍效率的渔民尚且只能温饱,韩信混个半饥半饱就非常正常了。

你可能要问,鱼价那么低,为什么不自己烤鱼吃。鱼肉的确是优质蛋白质,但人类生存不仅仅需要蛋白质,还需要碳水。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虽然喜欢吃鱼,但天天吃鱼,不食碳水,他也受不了。中国人天天吃碳水可以过活,天天吃鱼则不行。韩信年轻,人高饭量大,只吃烤鱼就更不行。雨季还好,旱季鱼少,韩信钓不到几条鱼,就更没有饭吃,只要看见人吃饭就觉得肚子饿。

淮阴商业发达,有钱人多。有钱人爱干净,但不爱劳动,于是发展出专门为人洗衣服的职业,漂母——专门为别人洗衣的大嫂大妈。为什么不是年轻女孩子?年轻女孩子漂亮,做店员撑门面可以吸引顾客。店员轻松,工钱高,谁还做漂母呀。不是女孩子不然抛头露面的吗?那是后来南宋以后封建卫道士借孔孟之道夹带的私活。春秋没有,秦朝也没有。女孩子裹脚是明清才普及的。邗沟就在城下,取衣送衣方便,漂母与韩信工作地点相距不远。韩信人长得帅,说话又文质彬彬,一副贵族气派,很有女人缘。不仅讨少女喜欢,也讨大妈喜欢。

漂母中午不休息,中午带饭就在邗沟边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哪个带剑钓鱼的年轻人是谁呀?真帅,是哪家贵族公子?”王漂母问。

“那个呀!韩信啦!怎么有兴趣招其为女婿?”李漂母故意开玩笑说。

“我女儿哪有那个福呀。人家是公子,怎么看的是我女儿。”王漂母说。

“哈哈哈,他那里是什么公子。没错他确实是公子,落魄的韩国公子。穷得去亭长家蹭饭的公子。”李漂母笑得前仰后合说。

王漂母心想好险呀,要是我提出招女婿就出大丑了。可是王漂母嘴上却不愿意认输。

“落魄公子也是公子。那一身气派也不是一般人家有的。”王漂母争辩说。

“光有气派有什么用,气派又不能当饭吃。”李漂母说。

李漂母旁边的漂母,是其丈夫的弟媳,一家人自然必须相互帮衬,于是说插嘴:“普通人家最重要还是赚钱养家糊口,一身气派还不如一身手艺来得实在。”

王漂母不吱声了。她们说得对,韩信虽然长得帅,但帅不能当饭吃,自己的女儿和外孙都是要吃饭的,肯定是不能嫁韩信的。只是这么一个帅小伙,因为国破家亡,落到这步田地也真是可怜。

看见漂母们吃饭韩信饥饿难耐,就忍不住向前凑。

“阿姨们好!这么热闹,说什么呢?”韩信主动上前打招呼。

“说你呢。”李漂母说。说完哈哈大笑。大家也嘻嘻哈哈跟着笑起来。

“我有什么好说的?”韩信说。

“说你帅呗。像公子哥一样。”李漂母接着说。

“阿姨说笑了。”韩信一笑说。清秀的脸庞更加迷人。

“别说还真好看,就是瘦了点。”李漂母盯着韩信说。

韩信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报以微笑。

“大家都说你是韩国公子,是真的吗?”王漂母说。

这怎么说呢?说不是吧,自己不是在骗人吗?明明说是吧,自己落魄到饭都吃不上,除了父亲留下的宝剑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韩信想了想认真地说:“我也不知道,我父亲说是。”

说到这里肚子不争气的咕噜噜叫了起来。

韩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说:“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只是孤儿韩信。”

“唉,真可怜!”王漂母将饭罐推给韩信说,“吃吧。”

韩信太饿了,心里想客气一下,双手却不由自主地接过了饭罐,端起来就开吃。王漂母带的饭本来就不多,加上自己又吃了一半,剩下的韩信一会儿就吃了个一干二净。吃完饭韩信将饭罐双手送还给王漂母,然后起身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

漂母身处社会底层,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高规格的尊重。王漂母见过淮阴城里的老爷们行礼,知道这是大礼,淮阴城里的老爷们行礼都没有韩信潇洒。贵族与王族教养还是有差别的,加上韩信长得又高又帅,还是发自内心对王漂母的感激,所以行礼特别郑重,将漂母们都看呆了。

韩信虽然是落魄公子,但也是公子呀。公子向自己行这么大的礼,王漂母自豪感一下子就上来了,饱经沧桑的黄脸也变得红润起来了。第二天王漂母就带了双倍的饭,中午吃饭时主动招呼韩信。

韩信也不客气,每天都与漂母分食。旱季鱼不多,韩信又不是钓鱼高手,吃完饭韩信将上午钓到的鱼全部送给王漂母。

“阿姨大恩,信,无以回报,鱼不多,请务必笑纳。”韩信一边说,一边恭恭敬敬将鱼献上。

几条小鱼,还不够韩信吃的饭值钱,但这份尊敬让王漂母非常享用,带的饭又多了点。

如此一来,王漂母既然与韩信分食一月有余。父亲与张亭长有恩,张亭长竟然容不下自己;王漂母与自己素昧平生,家庭贫寒竟然可以自己分食月余。韩信非常感激,终于对王漂母说:“阿姨大恩,我将来发达了必当重重报答您。”

没有想到王漂母误解了韩信,以为韩信认为自己是图报才接济韩信的。王漂母享用的尊重瞬间消失,感觉受到侮辱。

王漂母愤怒地大声说:“男子汉大丈夫自己都养不活自己,我图你什么报答?我不过是可怜你身为王孙却要饿肚子,那里指望你将来发达了,给予我重重报答!”

韩信非常惭愧,起身对王漂母深施一礼。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您。

斗米仇,升米恩。漂母一天才施舍一顿饭,还是半饱,一个月就让韩信感激不已;南昌亭长一日三餐管饱白吃半年,韩信最终还愤而离去,南昌亭长如果知道真要气死。

自古以来,救急不救贫。南昌亭长如果想报恩,开始就不应该让韩信白吃,而是应该像儿子一样对待,让他干活,不劳者不得食。让韩信能够自食其力。南昌亭长要面子,最后没少花钱,反而养了个仇人。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