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韩 第6章 项羽豪言

作者:琦琦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13:1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项籍,名籍,字羽。楚国大将军项燕的长子长孙。项羽虽然不是项梁的儿子,但为了家族的利益,项梁还是将项羽当作项家的接班人来培养,至少表面是这样。接班人可不是打打杀杀就能胜任的,要读书,要能够应付官场、商场的尔虞我诈。

项羽从小丧父,加上项家一直在迁徙,为了打开局面,站稳脚跟,项梁一直很忙。由于没有人管,野惯了,猴子屁股坐不住,对读书不感兴趣,以至于还不如自己的儿子项佗。不过这样也好,不用纠结项家将来传给谁了。

既然读书,那就学剑,将来做一个侠客。项家有一位著名剑客,谁要打项家主意,心里先要掂量一下,指不定什么时候,被人一剑封喉,就如专诸刺吴王僚一样。

但是项羽心目中的英雄是爷爷项燕,不是专诸。正面对敌,勇往直前,多么快意恩仇。隐忍聚势,只为一击,反反复复就练一个招式,别提心情多么压抑了。这能怪谁呢?!要怪当然怪项家,项家人暗地里总说项大将军如何,如何英雄。作为项大将军的长子长孙,当然期望自己能够像项燕一样,不自觉按照人们对项燕的诉说处处模仿项燕。以大将军的心,练习刺客的剑,项羽越练越别扭。

项羽不好好读书,项梁可以原谅,甚至还有些许期待。这样项家可以名正言顺传给自己的儿子项佗,虽然项梁从来没有这样说过,甚至没有认真想过,其实不需要认真想,自己会给自己脑补不强求的理由。项羽不认真练剑,项梁忍受不了。

“书,你不读。剑,你不练。文不成武不就,你到底想学什么?你对得起,项燕长子长孙的身份吗?”项梁指责说。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我要学万人敌。像祖父一样做大将军。我要练枪,像祖父一样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项羽大声争辩。

项梁被项羽的英雄豪气震惊了。难道是自己错了,小看了项羽,难道项羽真是父亲一样的大英雄。还是自己的格局太小,自己操心的只是家族的生存与壮大,而项羽却胸怀天下。

“好!从今天起,你就练项家枪,做项家军阵的头兵。”项梁说。

从这天开始,项羽与成年人一起练武。项羽是天生的武学奇才,从小就看着父辈们练习军阵长大,很快就掌握了项家枪法。一开始人小,力量还不行,打不过叔叔们。但项羽不灰心,打倒了,爬起来再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项羽长大,叔叔们一个个都不是项羽的对手。等项羽成年后,身高长到八尺余(一尺23厘米,也就是大约1.9米),力大无比,项家已经没有人能够扛得住项羽一击。没有人愿意做项羽的陪练了。

项梁坐镇吴中,外面的生意就靠项伯。所有项伯基本都在外地,在吴中的时间很少。项羽在家找不到陪练,项伯好不容易回家,立马被项羽盯上了。

“叔,陪我练练枪吧。”项羽对叔叔项伯说。

项伯早已经打不过项羽了。现在听说项家已经没有人可以在项羽面前走上一回合了,估计自己上去肯定也够呛。

“不了,叔忙。”项伯推脱说。

“叔,你就指点一下嘛。”项羽耍赖说。

“别别别,还指点,你祖父活着恐怕都不能指点你了。”项伯说。

“真的?”项羽说。

“当然,真的。叔什么时候骗过你。不信,你去问大叔。”项伯说。

“大叔可没有这么说。”项羽说。

“那是你大叔怕你骄傲。好了,我还有事找你大叔商量,你自己练吧。”项伯说。

项伯向项梁汇报外面生意情况,二人商量完之后。项伯说起项羽。

“羽在项家已经无敌了。应该放出走走了。”项伯说。

“我也有此心,是应该让羽儿与吴中子弟比试比试,一方面见见世面,另一方面震慑一下觊觎之徒。”项梁说。

项梁出去总带上项羽。

“这是我兄长的遗子,项羽。没有什么大本事,就好习武。”项梁介绍说。

“犬子也好武,不如让他们玩玩。”张家家主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张家少主首先上场将石锁玩得上下翻飞,项梁跟着张家人一起鼓掌喝彩。轮到项羽上场,项羽越过石锁。直接将张家的镇宅之宝,大鼎扛了起来。将张家人看得目瞪口呆。从此以后扛鼎成了项羽的保留节目,吴中子弟都忌惮项羽,再没有人敢找项家的麻烦。

项家在吴中壮大,当然不是靠打打杀杀。第一,广交朋友。并且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偷偷教授宾客武艺和兵法,如当年在下邳扮装授张良《太公兵法》。记录每一位宾客的才能、资源与联系方式,就像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献给座山雕的联络图。

第二,帮忙主办各种各样的仪式。

古代司仪可是很受尊重的职业。例如被称之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就是著名的司仪,帮人主持婚丧祭。司仪又称司礼,孔子为了学礼,专门赴京都洛阳拜老子为师。听过老子讲课,请过老子答疑,据此孔子对外声称是老子的学生,老子是不是记得有这个学生就无据可查了。

楚人尚巫,楚礼比周礼更宏大,更多彩。项燕作为曾经的楚国大将军,可是有资格带嫡子参与楚国的祭祀的。那场面宏大,天神、先祖、河伯、山鬼、亡灵都载歌载舞请来齐聚一堂。据说此国祭仪式,故三闾大夫屈原创作的,名为《九歌》。父亲是大将军,兄长项荣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当然重点关注军事,而杂七杂八礼节上的事,项梁就承担了起来。虽然民间的婚丧祭不能僭越套用国祭,但借鉴一点,对偏远的吴中司仪们可是降维打击。渐渐地项梁司仪享誉吴中,连会稽郡太守司马通都请项梁帮忙。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第五次东巡。对地方官员而言,皇帝出巡是头等的大事,迎接皇帝的各种礼节都要做好详细充分的准备,既要宏大庄严,又要有地方特色,游览和祭祀都要给秦始皇留下深刻的印象。众人拾柴火焰高,会稽太守召集手下并广邀民间人士商讨如何招待秦始皇。项梁是吴中著名司仪,自然在邀请之列。

会稽哪里景色最壮观,钱塘大潮呀!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是什么?大禹会盟呀!先安排秦始皇夏历八月(秦历十一月)十五观看钱塘江大潮,后安排秦始皇登会稽山祭祀大禹,秦始皇一定会龙颜大悦。

十月,秦始皇出巡。左丞相斯随从,右丞相去疾留守。

秦始皇的形成安排的很满。十一月,就到云梦大泽,南望九疑山遥祭虞舜。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观籍柯,渡海渚。从丹阳上岸,直驱钱唐,在钱塘江边(古称之为浙江),观钱塘江大潮。然后西百二十里渡过钱塘江,登上会稽山,祭大禹,而立石刻颂秦德。李斯带秦始皇宣读碑文: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恆常。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项梁作为整个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率领项家(当然是英俊之人,比如项羽)以群众演员身份参与了秦始皇的祭祀活动。大家都震撼于祭祀场面的宏大时,项羽看到的却是秦始皇的老迈。在项羽心目中秦始皇是何等英雄人物,巨大的反差让项羽非常失落,禁不住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项梁胆都吓破了,连忙捂住项羽的嘴巴。好在声音太嘈杂,大家注意力都在秦始皇,而且身边都是项家人,没有人外人听到项羽的豪言壮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