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那些事儿 第17章 随性随心渡己渡人

作者:作家OuP50f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2 15:35:1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说起来也怪,越高傲的人越容易出名,越少话的人其声望越容易远扬。

云谷禅师越是倾心于静谧的修行,越是招来更多的人来拜访。报恩寺的喧嚣与繁杂,与他的修行之道格格不入。他向往的是那份宁静与平和,而非这尘世间的纷扰与嘈杂。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拄起拐杖,跑到了南郊摄山的栖霞寺。

栖霞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见证了南朝的辉煌与繁荣。然而,岁月无情。到了明代,这座曾经辉煌的道场已经荒废已久,昔日庄严的大殿如今变成了野兽的巢穴,一片破败与荒凉。

云谷禅师到达栖霞寺时,爱上了这片幽雅静谧之地,决心亲手打造一方净土。他铲除乱草,在千佛岭下筑起了一间朴素的小茅屋,作为他的隐居之所。

云谷禅师的生活简单而宁静,他整日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隔绝。

然而,一次不幸的事件打破了这份宁静。有个小偷闯入了禅师的小茅屋,将他的衣物洗劫一空。夜幕降临,小偷虽然得手,却在逃离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直到天明时分,他依旧未能逃离茅屋的附近,最终被邻居发现并捉住了,就把他送到云谷禅师那里。

云谷禅师并未因此愤怒,反而展现出了慈悲之心。他没有将小偷送交官府治罪,还给他饭吃,让他随心所欲的拿一些东西走了。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听闻此事的众人,他们为云谷禅师的宽容大度折服。从此,慕名前来这里拜见云谷禅师的人越来越多,这小茅屋也不得安生了。

当时,有一位名叫陆五台的大官也慕名而来。他经常游历四方,探寻古老的佛门圣地。某日,他听说了云谷禅师的事,便专门来到了栖霞寺寻访,第一眼看到云谷禅师的时候,觉得他器宇轩昂,面容慈祥,便有了一眼万年、惺惺相惜那种感觉。两人相见恨晚,在山中结伴同行,共同度过了两天难忘的时光。这两天里,他们互相交流心得和见闻,彼此间的情感愈发深厚。

离别之际,陆五台依依不舍,他要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云谷禅师。思前想后,他决定重修栖霞寺,以表达对禅师的敬意。同时,他诚挚地邀请云谷禅师担任栖霞寺的方丈。

云谷禅师虽然接受了重修寺庙的好意,但婉言谢绝了方丈一职。他慧眼识珠,推荐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善老和尚担任此重任。在善老和尚的悉心主持下,栖霞寺建了禅堂,又大开宏扬佛法的讲席,收留各地来挂单的云水僧,从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栖霞寺大殿庄严富丽,禅堂典雅幽静。自从栖霞寺道场大门敞开后,引来的香客络绎不绝。

人多了就热闹了,喜欢清静的云谷禅师只好再次搬家,跑到后山深处的天开岩躲起来。

天开岩偏僻清静,真是个好地方。

云谷禅师躲在这里独自修行,清风明月为伴,确是逍遥。

喜欢独处,远离喧嚣,这才是云谷禅师的本性。

因为,云谷禅师一直没忘记要成为高僧大德的初心。

随性,随心,不图名,不图利,还修行高深,这才是真正的高僧。

云谷禅师不正是这样的人么?

在这一时期,由于陆五台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广,禅宗这一修行法门逐渐为世人所知,激起了众多官员和在家居士的浓厚兴趣。他们听闻云谷禅师的风范,纷纷慕名前来拜访,希望能一睹禅师的风采,得到他的指点与启示。

偏僻的天开岩,就此成了官员、居士、香客、僧侣心目中的向往。

对这些芸芸众生,无论是身处底层、还是权贵显赫,抑或是身披僧袍的修行者,一旦来找到了他,无需多言,迎面给你丢来一张蒲团,“噗”的一声,空气中仿佛都充满了决断与坚定。这是命令你盘膝而坐,眼观鼻,鼻观心,洞察自己的“本来面目”。

很多时候,他们会这样静坐一整天、一整夜,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语。在这沉默中,仿佛可以听见时间的流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挣扎与洗涤。

若有来人敢于打破这沉默,云谷禅师张口就来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日常做什么勾当?”这简单的问句,却如同晨钟暮鼓,震撼人心。这是对你的提醒: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你到底是谁?你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

这是一个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对生活、对身份、对使命的深刻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被迫面对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寻找那份被遗忘的“本来面目”。

1564年,在一个宁静的早晨,报恩寺的钟声悠悠回荡。寺内,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心中充满了困惑与迷茫。面对出家为僧与考取功名的双重选择,他无所适从。于是,他去到栖霞寺,找到了云谷禅师,希望禅师能为他指点迷津。

这个年轻人对云谷禅师说,他忽然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离开这个寂静的寺庙,回归尘世。

云谷禅师看着他,带着一丝疑惑,问道:“小施主,你为何想要背弃当初立下的出家之志呢?”

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禅师,我只是厌倦了那些世俗的僧人,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显得过于平庸,过于肤浅。”

“还有,很多和我同龄的年轻人已经离开报恩寺了,他们要去考取功名。我的学习不比他们差,觉得考取功名比在寺庙做一个庸俗的僧人强。”

云谷禅师听后,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你既然对普通僧人的世俗做派感到厌烦,为何不尝试去追寻那些古代高僧的足迹呢?他们,才是真正超越世俗的存在。古代的高僧,皇帝不以臣子的地位看待他们,父母不以子女的身份去束缚他们,天龙八部对他们充满无尽的敬意,但他们却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你应该去读一读《传灯录》、《高僧传》这些书籍,从中寻找答案。”

这里的“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

年轻人虚心接受了云谷禅师的教诲,回到房中,翻箱倒柜地寻找相关书籍。他找到了那本传说中的《中峰广录》,小心翼翼地捧着,如同捧着一段古老而神圣的历史,去见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微笑着对他说:“年轻人,当你深入研读这本书后,你将会领略到出家人那份超凡脱俗的高贵。”

年轻人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一个能让他触摸到内心深处真实自我的机会。

于是,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如同探险家在大海中寻找宝藏。随着每一页翻过,他被书中高僧们的故事所感动,他们的智慧、慈悲和勇气如同清泉般滋润着他的心田。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仿佛找到了那个久违的自我。他感慨万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才是我一直向往的归宿!”

这部书籍仿佛成了他灵魂的指路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他决定,要追随高僧们的足迹,踏上修行之路,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从此,报恩寺又多了一位虔诚的修行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