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虹门 第24章 痛定思痛,改革

作者:斩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7 10:57:40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亲传和授技,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其实在于权力过度集中,当初的确是因为,三大弟子的能力过于出众,包揽万象。

也不是他们三人想抢着干,只是干着干着,不知怎的就成这样了。

这便导致了,原先由其他亲传弟子分担的门派内外工作,逐渐集中在三人身上。

常年把鸡蛋放在三个篮子里,鸡蛋还都不碎。

前提是这三个篮子一直都在用,且一直都好用。

但两个“篮子”的失踪,直接导致了青云重要岗位出现空缺,瞬间打破了这种平衡。

三大弟子一夜之间,便只剩风黎一个孤家寡人。

而他自小就受师傅青渊影响,极度重视个人修行。自两位同伴失踪后,风黎便更不愿插手门中之事了。

凭他一人,就算他想管,也管不来啊。

于是,原本雪霄和雨桐的工作,便再次分回了其他亲传弟子。但此时,久疏门中事务的他们,已经难以胜任了。

不久后,青云的外交、内务和“代师传艺”,这三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出现严重的人才缺位。

长此以往,青云的对外形象开始受到影响,但更严重的是青云内部激化的矛盾。

身份地位,亲传弟子是远远高于授技师傅的。不仅是身份高,亲传弟子的武艺几乎都在授技师傅之上。

但现如今,掌门和长老,都疲于收拾青云的烂摊子,根本无暇向他们亲授武艺;“小师傅”风黎,他也基本放任不管。如此一来,一众亲传弟子,也成了无人问津的孩子。

事实上,在武学门派中,同门服不服你,基本取决于你的武学修为高低。

早前,虽然有部分授技师傅,对自己长年呆在青云、却如边缘人物般的待遇,心生不满,但奈何那时的亲传弟子群体,全部有人管有人教,其武学修为自然就高于青云边缘人。

虽然委屈,但也无话可说。

可如今,大家都一样,都得靠自己了。那么,谁又天生比别人差呢?

很快,授技师傅们,暗自结成了联盟。他们的目的不是造反,而是约定了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互相帮扶,努力提高自身修为——争取早日超越亲传弟子!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给掌门和长老施压:既然亲传弟子在武学修为上已经不如他们,便是“武不配位”。

到那时,掌门和长老,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授技师傅们在青云中的地位和待遇问题。

授技师傅们期望的这天,很快到来了。

就在“结盟”后不久,一次日常比试中:授技师傅们,打败了多年来不可一世的亲传弟子。

胜利后的青云边缘人,黑压压一片,把掌门和长老团团围住,讨要一个说法。

像极了被施压多年的穷苦劳工大联盟,想要翻身做主了。

面对这结果,让青渊掌门和两位长老措手不及。虽然他们早已心力交瘁,但还是开始意识到,青云已现危机:

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惨败的亲传弟子武不配位,根本难以服众;而多年来,师傅只授亲传弟子的传统,如今看来,对这些授技师傅好像是不公平。

怎么办、怎么改?

单纯将部分亲传弟子和授技师傅的身份进行对调,显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那么,掌门和长老再从授技师傅中挑选自己中意的,将其升为亲传弟子呢?

更不可能,青云高层早已百事缠身,焦头烂额了,连原有的亲传弟子都顾不上。再行收徒,无异于只给了他们一个虚无的身份而已。

但无论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亲传弟子和授技师傅,都是青云最重要的中坚力量。

眼前,掌门和长老是真顾不上了他们。

以后呢?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自学能成的天才呢?

当年关于改革一事,期间也召开过青云大会,让所有弟子都参与讨论,畅所欲言。结果是,你一言我一语,没有达成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还真别瞧不起青云山下,菜市中漫天砍价的嘈杂,这种大会,连菜市都不如。

因为菜市纯粹是为了交易,他们纯粹是为了私心。

随着长时间混乱的内部管理,加之改革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导致很多无人问津的授技师傅和亲传弟子,纷纷转投其他门派去了。

当时的青云,可谓屋内偏逢连夜雨:遭遇离奇失踪案后,紧接着又逢门才凋零。

迎来了创派以来至暗时刻。

糟糕的境况持续了近一年。

有一天,青枫接到一封神秘来信,并未署名。展信一看,那信中笔墨犹新,字迹虽不是苍劲老成,却透着沉稳、精炼之气。

写信之人,应该年龄不大。

“二长老恭阅:

弟子久慕厚德,常听闻长老:

为青云之尽瘁、因改革而沥血。

见长老终日无歇,积劳久矣,心内何忍!又见我青云人才流逝、凋零不似往辉,心亦痛哉!

弟子虽人微言轻,然身居青云,久蒙师泽。思虑再三,仍愿将心之拙见,僭言于长老:

今日变革,迫于当前,不可怠也。

今青云之危,明为门中亲传与授技之争,实为青云高足和劣徒之界。

鸿沟之深,有如天堑。

普通弟子,若修为无奇,身至授技,长止于此;

亲传之徒,却名师点授,辈为高徒,平步可期。

长此以往,众众拦于沟界之徒,何其哀哉!任其苦学深修,却只原地踏步,无人问津也。

今日,欲解青云之困,以弟子愚见:

埋沟填壑,不缚弟子前足;

轻资薄辈,寡论身份尊卑;

今夕往后,愿我青云子弟再无沟界之隔,少辈论之别。

自会人人心有所盼、子子学有归期。然此,何愁青云之耀不可复乎?

长老德高望重,兼胸宽似海、心明如镜,必是那挽救青云于水火之人。

弟子殷殷,亦不胜惶恐,言失之处,望长老安怀体察。

无名氏敬上。”

反复读完这封神秘来信,长老郁结已久的心结,有如开闸泄洪般,舒爽畅快无比。

虽不知这封信是哪位弟子所写,但此人必是同辈中的佼佼者。

言辞恳切恭敬,却一针见血。此人指出的改革方向,便是:

完全取消亲传弟子和授技师傅的隔界和区别对待,直接斩断两者间存在已久的鸿沟。

这与青云大部分时候讨论的“平衡改革法”,完全不同。的确是另辟蹊径,思路清奇!

如依信中所言,菜市大会是开不得了。

掌门和峦师兄此时又在闭关,距离出关尚需旬月。

“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有他,他必是商议此事最佳人选啊!”

他匆匆将信塞进袖口,随即一个风步,往后山而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