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在酒店,时间真的很紧。

感觉又回到了前世赶工期的时候,不过心态不同,很高兴。

因为自己能做主,是做事业。

还有钱有妹子玩,他挺俗,要求就这些。

碰面,彼此见面认识,闪浪影视最初的班子,以后要是发达了,可以说元老,三巨头。

沈浪浪知道他们每个人,但他们互相不认识。

确定完职责,后续工作,邮件联系就行。

“电影首先是一个商业项目,也就是产品。”

电影最重要是卖得出去。

能凭借实力卖最好,不能的话哄骗坑也行。

当然,欺骗观众,口碑就坏了,职业生涯可能会毁掉。

大鹏以后所有电影都在补《煎饼侠》失掉的口碑,但没有《煎饼侠》他就没有起点。

“我们闪浪影视做电影,要对得起观众,要给人闪浪出品,必属精品。”

“投资人呢?”杨清问。

“能够赢得观众喜欢,自然会赚钱,赚钱的项目从不缺少投资。”

沈浪浪表达闪浪影视的公司文化,取悦观众。

服务好观众,自然不愁钱来。

“在我这里没有文艺电影,只有类型片。”

“所谓的文艺电影,只是类型片中的前锋电影,属于小众。”

“中国当下的电影市场就是一些小圈子前锋电影人,自我感动,无病呻吟。”

“偏偏还想更多人看他自己脑子里那点小东西。而他脑子里的玩意,很肤浅。”

“把那点脑子里的玩意,弄出来,大家一看,自我感动,什么都不是。把整个行业搞乱。乱到什么程度?”

“我们自己的电影找不到人拍,你看一些历史题材,交给港岛电影人拍。”

“电影《赤壁》,把编剧卢伟踢走,换成了导演自己老婆编写的剧本,他尊重历史吗,不尊重。”

“但我们的导演呢,八零九零学的全部是欧洲那一套,就是前锋电影,就是小圈子,全部废掉。”

“这就导致历史题材明知道港岛电影人弄不好,但也找不到适合的人,大陆能搞好商业片的太少了。”

“也就是说六零七零年代出生的导演基本上废掉了,中国的导演要依靠八零九零。”

“我们这一代,没有太多怨恨,没有太多波折,有基本尊严,能用正常的眼光看世界,看我们国家。”

“正常叙事,才能搞好中国电影,才能引起十三亿人共鸣。”

“我们担子很重,闪浪影视承载的是中国电影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决定了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调子给足,加入闪浪影视,是一生之选。

使命感、责任感拉满。

“陈希你来说一下项目计划。”

沈浪浪做电影是用干工程的经验,走一步看一步肯定不行,先有一个完整方案,再去推进。

初步立项,剧本没编写完,还没送审,拍摄许可没有拿到,投资方也无。

但电影作为商品,必然要考虑市场,也就是档期。

“2003年9月28日,《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经国家广电局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我们属于未取得《摄制电影许可证》的境内国有、非国有影视文化单位(不含外资)单独成立电影制片公司。”

03年之前,拍电影属于一种特权,03年之后才开始放开。

陈希介绍了申请领取《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的条件,不容易弄,最好还是能够和一家国营电影制片厂合作。

“假设一切顺利,九月把剧本,前期筹备完成。”

“十月审核、拍摄许可拿到,把各环节准备工作做完,最快十月底,慢一点要十一月初开机。”

“拍完,做后期,审核通过上映,最快也要十二月中。”

“这一切还是假设顺利,能在明年一月把电影做出来,就谢天谢地了。”

档期卡片,规划拿了出来,陈希准备工作做得很足。

她和妈妈商量过了,反正没有好剧本,就试试,把这个项目当做锻炼自己的机会。

“陈克辛的《投名状》,小钢炮的《集结号》,都定档十二月,大片云集,一月档期也属于他们。”

沈浪浪拿过来卡片看了看,做的很详细。

07年电影档期,还没有后来宣发先行,提前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就开始定档,但普遍也是上映前几个月,就确定大概档期了。

当下的市场除了贺岁档之外,容不下两部热卖影片。

好片对打PK一点好处没有,完全是自相残杀,盘子实在太小。

“明年1月末有周星星的《长江七号》,2月有奶茶周的《大灌篮》,4月有《见龙卸甲》刘德化主演......”

零八年,要么五月前上,往后要等奥运会过。

奥运会最大流量,举国欢庆,处于这个时代才能深刻明白奥运会的意义,明白老谋子的贡献。

这台奥运会开幕式,点燃了国运的引擎,一飞冲天。

“3月初,虽然淡季,但有个空隙。”

十二月贺岁档强敌厮杀。

周星星的《长江七号》定档1月31日,算是二月档期,周星星口碑还在。

奶茶周的《大灌篮》,票房不会低,主要奶茶周如日中天。

《见龙卸甲》是烂片,但也会有票房,观众还没有被港岛导演毒打到成熟。

三月份初《双食记》,再是《江山美人》,中下旬有好莱坞大片《国家宝藏2》和《史前一万年》。

放在三月初最好,沈浪浪本来还想搞春节档。

以后最大的档期,现在根本没这个概念。

思考一下,这个想法很搞笑。

百万小成本弄春节档,开玩笑,还是先敲开门再说吧。

“陈希和杨清,你们俩商量,做两个方案,一个最低制片预算,超市布景、设备租赁、演员、后期,要严格控制成本。”

最低成本,大概一百万。

就算这个成本,也要有知名演员参与,需要他们降薪。

剧本好点不难,大陆好项目少。这个时候大陆演员真的机会少,特别是有点质量的商业片。

“第二个方案,保质保量的制片预算,精益求精,要保证质感。用到这个方案,就要盘到宁昊,让他挂名。”

这个方案成本就高了,翻三倍,能达到三百万。

这个投入不拿到宁昊挂名,风险大,也很难拉投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