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回大明征服世界 第49章 北美第一战

作者:飞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9 12:22:09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由于帝国控制了南洋,南洋两千三百万(西元一六零零年的统计)的庞大人口成了帝国产品的倾销中心,南洋的两种主要产品——胡椒和香料——出自群岛的两端。

胡椒产自苏门答、马来亚、西爪哇和婆罗洲。香料——丁香、豆荡和豆荣衣——则只有在东部摩鹿加和班达群岛才生产。

爪哇生产大米、盐、聪鱼和各种食品,还生产棉花、棉线和纺织品。

爪哇的大米和其他产品被大汉商人和船主运到苏门答腊,换取胡椒和其他外国商品。

他们把胡椒运回大汉,再用它收购大汉的棉织品,因为香料群岛对这种棉织品有很大的需求。

大汉人带着大米和其他大汉产品、大汉的棉织品、瓷器、丝绸航行到摩鹿加和班达。

基本的模式是进口大汉的布匹、丝绸、瓷器、其他工艺品,美洲和倭国的白银,出口胡椒、香料、香木、松香、漆、龟壳、珍珠、鹿友以及从大汉和真腊进口来的砂糖。

不过,最主要的贸易中心是马骝甲,马骝甲是1403年建立的,当时正值郑和下西洋,多次把马骝甲当成中转站,这就使马骝甲逐渐成为一个贸易中心。

哈士奇国、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非洲人也把马骝甲当作与东南亚和东亚进行贸易活动的一个中心。它成为大汉商品向世界倾销的一个重要的中转批发站。

而帝国在各领土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西博利亚西部平原一带,已经聚集了两百多万的大汉人,他们在那里建立农场,开办工厂。

为将来帝国向欧洲发展奠定了基础,澳洲也已经移民了百万人,一八四七年,一批汉人乘船抵达好望角,并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几年间,陆续有一万人左右迁移过去。

北美洲的大汉移民在汉元一八四五零年初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百万人的规模,平均每年就有十多万人飘洋过海去寻求新的生活。

他们拼命的在北美洲扩张,现在他们已经快扩张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了。

扩张到那里的大汉人很快就与西牙国人发生了冲突,现在的西牙国已经不是百年前横行一时的西牙国帝国了,它们的海军在西元一五八八年的海战中,让牛约牛人打了个干净,而整个的三十年战争期间,又消耗掉了三百多艘战舰,陆军在西元一六四二年被高卢鸡帝国杀得找不着北了。

他们完全顾不上自己的殖民地了,借此机会,汉元一八四八年三月,大汉帝国军,在北美组建军区,军区司令刘猛以西牙国边境部队骚扰大汉百姓,并欺压在摩西哥国经商的大汉商人为由,指挥手下一个师的兵力对摩西哥的西牙国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刘猛亲自率领这一个师,轻松击败了西牙国部署在边境的守卫部队,他们一路进攻,一路解放当地的印第安人,给他们分发粮食。

在印第安人的支持下,大汉帝国军在六月初兵临摩西哥城下。

刘猛架起了三十六门大炮,对准摩西哥城猛轰,摩西哥总督不得不派人出城与大汉帝国军谈判。

经过十三天的紧急交涉,刘猛与西牙国特使达成协议:“双方以北纬二十八度线为界,二十八度线以北是大汉帝国的领土,西牙国不予干涉。

大汉商人有在西牙国殖民地自由经营的权利,取消西牙国对大汉商品输入的限制,大汉也允许西牙国自由向大汉输出商品。

西牙国向帝国政府赔偿白银五百万两,波托西、萨卡特卡斯、圣路易斯三地的银矿由大汉人无偿开采六十年。

大汉商人在西属殖民地享有与西牙国商人一样的权利。

这个协议就是后世著名的《汉西摩西哥条约》,条约的签定,不但使大汉确立了对北美洲的统治权,也打开了整个西牙国美洲属地的大门。

大汉帝国军签定协议后,立刻退兵到协议规定的二十八度线以北,撤兵的同时,大汉帝国军给帮助他们的印第安人提供两条路,一条是随他们到北方去,一条是大汉帝国军给他们武器、弹药和粮食。结果,大多数印第安人选择了后者。他们要用武器与欺压自己的西牙国人进行战斗。

庞大领地的建立,广阔市场的开拓,使全国百姓疯了一般地投入到工商业生产中去。

只要你能招着工人,有几台机器,那黄金和白银就象流水般的流入自己的口袋。结果导致劳动力缺口加大,许多工厂采取了增加薪资的方式,但是仍然招不够人手。

这样,许多人就把目光转向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许多新的专利被申请,大批的先进机器被使用,各种机床、车床等机械开始广泛的使用。

汉元一八四三年,全国专利总共不过三十个,一八四七年,就达到了一千六百个,到一八四九年,仅山东一省申请的专利就达到了六百三十一个。科学技术使许多人看到了发财的希望,因此,全国形成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潮。

适应形势需要,帝国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召开了扫盲班,对全国百姓进行现代物理、化学等知识的普及工作。

而带有现代意义的各种学科已经颇具规模,十年多的大力培养,已经使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大批不次于从现代去的科学家的人。这帮人对知识的吸收速度之快让专家们感到吃惊,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东西教给这些人了。

而这帮人又在着手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的科学家,科技发展渐渐走上了正规。学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教师渐渐培训完成,专业的师范学院开始建立。在国家强制推行下,初中教育基本在大汉普及,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各省均已建起了一到两所大学,大学中除了理科的知识外,也开始了对文学、医学等进行系统的教育。帝国从西方聘请来的教师也开始教授西洋乐器、油画和雕塑。

领土的扩大,使交通、通讯问题开始摆到人们的面前。

航运上,民用的蒸汽机船已经出现,并能进行较长途的行使,汉都到广东,广东到南洋之间的航班开始建立。

汉元一八五零年,第一艘能够进行远洋航行的蒸汽机轮船梦幻号开始进行由汉都到西州(北美洲的西亚图)的航行。陆路上,火车开始大显身手,快速的铁路运输大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由于铁路效益看好,许多商人纷纷投资到铁路事业上,而国家也允许私人经营铁路。这样,有人找几个人一块合股建铁路,有人加入国家的股份建设铁路,又些财力雄厚的就干脆自己铺设铁路,成立自己的铁路公司。六年来,已经铺设了两万多公里的铁路,而新铁路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

公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发达的公路网络,京杭运河也被疏浚,新的运河在不断被开凿,尤其是水网密集的安南、真腊等地。

除了蒸汽机等的大规模运用到运输上,内燃机的研制工作也有了初步的结果,皇家科学院正在全力进行内燃机的研制工作。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