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医学生的成长之路 第79章 新器械

作者:碳基生物滴眼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20 05:09:07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在马非教授的指导下,张天勤的实习生涯在大肠外科继续展开。他不仅参与了手术,还开始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包括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术后的护理。

一天,张天勤在病房中遇到了一个特别的病例。一位年迈的患者,因为长期忽视体检,最近才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结肠癌。老人的家属显得非常焦虑和无助,他们对来临安看病充满了期待和忐忑。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刻更添了几分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他的家属围坐在病床边,脸上的表情同样凝重。

张天勤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敲了敲门,走进了病房。他微笑着对患者和家属说:“您好,我是张天勤医生,我可以和您们谈谈即将进行的治疗计划吗?”

家属中的一位中年妇女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希望:“张医生,请您详细告诉我们,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天勤点了点头,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开始耐心地解释:“首先,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详细的治疗计划。在手术前,我们会先进行4-6周期的化疗。这是一种转化治疗,目的是让肿瘤缩小,从而为我们争取到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老人的眉头微微皱起,显得有些困惑:“化疗...会不会很痛苦?”

张天勤温和地笑了笑,回答说:“我理解您的担忧。化疗确实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脱发等,但我们有相应的药物和方法来减轻这些不适。重要的是,化疗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肿瘤的生长,为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年妇女紧握着老人的手,眼中闪着泪光:“张医生,如果化疗有效,手术的成功率会提高吗?”

“是的。”张天勤肯定地说,“如果肿瘤在化疗后明显缩小,那么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都会显著提高。而且,我们有经验丰富的团队,会尽最大努力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他接着说:“我还想告诉您们,我们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很多患者在经过这样的治疗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家属们脸上的表情逐渐由担忧转为安心。中年妇女抬起头,感激地看着张天勤:“张医生,谢谢您的解释,我们感觉心里有底了。”

张天勤站起身,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你们有任何疑问或担忧,随时可以找我。我们会一起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张天勤的详细解释和鼓励下,家属们的心情明显放松了许多。他们对张天勤表示了感谢,并表示会全力配合医院的治疗。

随后的日子里,患者在张天勤和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顺利完成了4周期的化疗。化疗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肿瘤明显缩小,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手术当天,张天勤和马非教授再次站在了手术台前。随着手术的开始,马教授小心翼翼地切开了患者的皮肤,但很快他们就遇到了难题:肿瘤的体积比预想的要大,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得非常紧密,每一次尝试分离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手术室内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马非教授的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在手术区域反复观察,寻找着可能的解决方案。马非教授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微的汗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张天勤能感受到教授的焦虑和紧张。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仅手术风险会增加,患者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突然,张天勤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他回想起在医学院时,教授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机械工程原理,或许可以用来设计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它会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精确度,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粘连问题。

张天勤暗暗记下这个事情后,就知道现在不是讨论新想法的时候。他重新集中注意力,协助马非教授继续手术。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次切割和分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细的舞蹈。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肿瘤终于被成功切除。当最后一根缝合线穿过皮肤,手术室里的紧张气氛终于缓解。马非教授和张天勤对视一笑,他们知道,他们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也共同克服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手术结束后,张天勤没有立即离开手术室,而是坐在角落里,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勾勒出他的新想法。

坐在手术室角落的张天勤,打开了他那本已经有些磨损的笔记本。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那些记录着他实习期间点点滴滴的页面,然后他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绘制起来。

他的手指在纸上跳跃,线条流畅而坚定。他想象着那种新型手术器械的样子:一个由轻质合金制成的精密机械臂,其末端连接着一个精巧的手术钳。这个手术钳不同于常规的器械,它内置了力反馈传感器和微调机制,能够根据组织的反应自动调整力度。

张天勤在设计图中标注了各种可能的技术参数,包括力量范围、精度、以及可能使用的新型材料。他甚至在草图中加入了一些初步的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手术钳的自动调节功能。

完成初步设计后,张天勤怀着激动的心情找到了马非教授。他将笔记本递给了教授,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马教授,请看,这是我设计的新型手术器械。”

马非教授接过笔记本,仔细地审视着张天勤的设计图。他的眉头逐渐舒展,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天勤,这真是一个创新的想法。我认为这不仅能够解决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还可能带来手术技术的一次飞跃。”

得到马非教授的肯定后,张天勤像是获得了巨大的鼓舞。他开始着手申请专利,并与医院的工程部门合作,制作出了原型。

几周的时间里,张天勤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他与机械工程师讨论结构设计,与电子工程师研究控制系统,甚至在深夜里对着医学文献和工程手册苦读,以确保他的设计既科学又实用。

在实验室里,张天勤和他的团队对原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测试。他们用各种模拟组织来测试手术钳的性能,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不断进行调整。

每次测试后,张天勤都会召集团队成员,讨论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他们的讨论充满激情,充满了对创新和改进的渴望。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调整,新型手术器械的原型终于在一次测试中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性能。它能精确地分离粘连组织,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的健康组织。

张天勤和他的团队成员相视而笑,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原型的成功,更是对未来手术技术的一次重大贡献。他们相信,这种新型手术器械将为无数患者带来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