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宋:开局三千骑,君临天下 第6章 满门皆忠烈

作者:小米粒i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7 05:16:55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郭逵走了。

既然得到了赵易的明确答复,他便没理由继续在侯府纠缠下去。

他走的并不狼狈,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失望愤恨。

正如他自己所说,虽然他不认同赵易的最终决定,但他能理解,也不认为赵易是错的,只是双方选择不同罢了。

赵易目送他走出卧房。

很长时间以后他才摇头叹息。

“可惜了。”

确实可惜了。

如果赵易不知道历史,不知道范仲淹非但不会死,更会在不久的将来登阁拜相,推行新政,那么也许他真会答应郭逵,取出官印。

因为种世衡的逻辑本身就没有问题。

范仲淹的确不能死。

他死了,庆州城必然失守。

庆州失守,侯府也只能任人宰割。

可遗憾的是——

赵易穿越而来,知道这段历史,便不可能,也没理由为他们承担风险。

他只能拒绝。

“还好郭逵人虽然轴,但并不是个器量狭隘的无知匹夫。”

“他应该有能力说服种世衡,让他们别再打侯府的主意。”

……

……

赵易如此想着,便也侧头望向了床边窗外。

此时。

夕阳西斜,余辉将大地染成了金黄色,看时辰,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赵易在床上又坐了一会儿,便随手掀起了身上的被子。

他想出去走走。

刚醒来,又和郭逵说了那么长时间,他到现在都还没机会去看看侯府,看看宋朝的天空。

然而这时。

也许是他起床造成的声响,也许只是巧合,门外有个少女恰好走来,一眼看到他坐在了床边,少女便连忙绕过屏风,走了进来。

“少爷是想起床?”

“让奴婢为您更衣吧。”

赵易想了一下。

她应当就是先前赵权所提到的玲珑,也就是他的贴身丫鬟。

小丫鬟十五六的年岁,眉眼清秀,手脚利落。

眼看她一边说话,一边从衣架上拿来了一件湛蓝长袍,赵易本能的便想拒绝,自己穿衣。

但很快。

随着少女展开长袍,赵易也注意到了那件长袍的华丽繁琐,他终究还是放弃了自己动手。

穿好衣。

小丫鬟又扶着他坐在了床边的铜镜前,由她来为赵易梳头,束发。

这让赵易一阵哀叹。

没想到活了二十来年,一朝穿越,他一个四肢健全的人竟又沦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废物,这让他跟谁说理去?

……

……

束发期间,将郭逵送走的赵权去而复返。

他回来的时候,看到玲珑正在为少爷束发,他便沉默的站在一旁等着,并未出声。

一开始赵易也没想说话。

但透过铜镜,察觉到赵权心事重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终于还是主动开口。

“赵叔,有话直说便是。”

“和我有什么不好讲的?”

赵权有些局促的笑了笑。

他犹豫了下,方小心翼翼道:“少爷……您这次醒来,好像和从前不一样了?”

赵易一笑。

感觉到丫鬟玲珑的手也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知道,只怕玲珑也觉得他变了。

按理说。

这个时候的赵易也应该去找一些像‘托梦’之类的借口,简单解释他的变化与成长。

但他没有。

他只是随意反问。

“那赵叔觉得,我是现在这样好,还是像以前那样好?”

以前……内向、自闭,从不与人交流,完全把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像一只被人遗弃了的小狗,可怜而没用。

一想到这些。

赵权连忙摇头。

“现在,少爷当然是现在好!”

赵易笑而不语。

片刻。

彻底放下了这件事,赵权略显忧虑的又道:“还有少爷,您不要和郭逵那小子一般见识。”

“他脑子不好。”

“老奴刚才也骂他了,他不知道种世衡那些人有多危险……但他会想明白的。”

由于年龄阅历的缘故,郭逵不懂事。

但赵权不会不懂。

这些年,他操持着侯府的里里外外,几乎每天都要和庆州城的大小官员打交道,他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就炉火纯青。

所以他怎会看不出来——

对于郭逵极力索取侯府官印一事,少爷已然是对郭逵的忠诚产生了怀疑。

“赵叔的意思是……我们以后还可以继续信任他?”

赵易并不奇怪赵权会为郭逵解释。

不管怎么说。

郭逵很小便来了侯府,都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于他而言,也都是自家孩子,他理应从中斡旋。

“当然可以!”

赵权毫不迟疑。

“老奴相信,和以前一样,若真遇到了事,他绝对会第一时间站在少爷身前。”

“即便是死,他也会第一个去死。”

也就是说,郭逵是愿意把命交给他。

赵易沉吟,并未说话。

其实这时他已经想起了许多关于郭逵的事来。

郭逵的祖辈是郭崇。

当年陈桥兵变,也是赵匡胤麾下大将。

后来烛影斧声,很多人都改换门庭,投到了赵光义麾下,保住了他们的荣华富贵,可唯有郭家以及极个别几家留在了赵匡胤的嫡长子,赵德昭麾下。

而赵德昭,是赵易这一世父亲的父亲。

这就意味着,郭逵和侯府,是几代人的交情,几代人的忠诚。

赵易也觉得这份交情很难得。

但想到范仲淹巨大的人格魅力……他还是不能完全放心。

赵权等了等。

察觉赵易并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又道:“少爷,您可能不知道,郭逵之所以死活都想增援范公,并不仅仅是因为范公。”

“更因为……他和西贼有血仇。”

“李德明时期,每年秋冬,西贼都会南下打草谷。”

“他的父亲便是那时战死。”

“后来李元昊悍然称帝,数十万大军南下。”

“三川口大败,他的兄长郭遵,也战死沙场。”

“所以现在只要是牵涉西贼,这小子就恨不得立刻提枪上马。”

李德明,正是李元昊的父亲。

赵易也忽然想起,先前提到三川口大败的时候,郭逵完全是一副咬牙切齿的神情。

原来是有如此深仇大恨。

他轻轻点头。

“明白了。”

赵权躬身,总算舒了口气。

……

……

ps:求鲜花,评价,月票……求求了!!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