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第一千七百四二章 门阀政治

作者:公子許 分类:网游 更新时间:2024-06-14 13:35:11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李承乾不是个蠢货,相反非常天资聪颖,虽然一直达不到太宗皇帝对他的要求,但以其资质做一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所以他能听懂李、房二人对他的劝谏,他

也能理解。

但很难接受。 这与天资无关,古往今来的帝王在天资上能够比得过隋炀帝的屈指可数,但凡东征高句丽的不要那么志在必得、但凡挖掘运河的时候能够多多体谅民生、但

凡……只要步子不是迈得那么大,或许结局就会有所不同,因为隋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实在是太过丰厚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能够在短短十余年间将隋文帝留下的丰厚家底败个精光,也证明了隋炀帝的出类拔萃。 这并非贬义,只要了解隋文帝时期的大隋多么强大、留下的遗产何等丰厚,就知道不是任谁想要败光这份接地就能败得光的,能够拉着文武群臣世家门阀陪

着你一起败家,那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隋炀帝天资高绝,可最终还是亡国了。

所以李承乾深知一个皇帝是否天资绝顶、是否才能卓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安于平淡的心。 但这又是个悖论,帝王君临天下、富有四海,私人之欲望几乎不可遏止,况且醇酒可以戒除、美人可以戒除、黄金可以戒除,可是那一颗向往青史垂名、向

往彪炳千秋的帝王之心如何戒除?

……

李、房二人走后,李承乾将内侍全都撵出去一个人在御书房内枯坐许久,一壶茶喝的没了滋味、茶汤几乎成了白水,这才吐出一口气,神情郁郁。

王德敲门进来,低声禀报:“中书令请求觐见。”

“宣。”

“喏。”

王德退出,旋即刘洎快步入内,一揖及地:“微臣觐见陛下。”

“不必多礼,坐吧,王德换一壶茶来,再拿一些茶点。”

“喏。”

君臣落座王德很快重新沏了一壶茶水,端来几个小碟子放在茶几上,碟子里是坚果、糕点等等茶点。

李承乾肚子里已经灌满了茶水,所以只是拿起一枚坚果放入口中,随意问道:“爱卿可是有什么事?”

刘洎恭声道:“陛下,听闻吐蕃那边战火重燃,论钦陵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却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这话问出口,他自己都觉得屈辱,堂堂中书令、国之宰辅,居然对千里之外的边疆战况知之甚少,他问“是否确有其事”有些夸张,即便他不能干预军事却也有知情权,兵部有战报呈递至中书省,但战报上却不可能详细叙述此战之经过,所以他只知道噶尔部落与吐蕃打起来了,论钦陵取得一场大胜,但这一战究竟怎

么打的却是知之不详。

虽说文武殊途,文官不准干预军事乃是国策,可军方如此防备自己也太过分了吧?

李承乾听得懂他没说出口的怨气,倒是觉得这样挺好。 兵部、军机处掌管全国军事,所有军事最终都汇报至他这个名义上的“帝国军队最高统帅”处,中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扯皮推诿之环节,上通下达、指挥便

利,李勣与房俊是军方两座山头,相互制约达成平衡,遇有争议之时需要他这个皇帝做出裁决,彰显君权…… 不过李承乾还是要照顾宰相的情绪,温言道:“此战大唐并无一兵一卒参与,所以兵部不曾向你汇报,你若是想知晓详细战况大可去兵部索要战报卷宗,崔敦

礼自然会给你。” 刘洎叹息一声,道:“微臣的确为了此战而来,但并非想要管闲事,而是想要告知陛下一声民部筹集的钱粮有限,怕是无法供应裴行俭对禄东赞的资助扶持。

李承乾一愣:“爱卿此言何意?” 大唐现如今煌煌盛世、民富国强,近几年几个产粮地区风调雨顺、产量大增,再加上从南洋源源不断输送国内的稻米,各地仓储的粮食堆积如山,除非遭遇

一次全国性的、持续时间长达数年的灾祸,否则国内绝无匮粮之忧。

如此国力,资助区区一个噶尔部落又能有什么问题?

他第一念头便是刘洎这厮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玩弄文武之争,扯裴行俭的后腿……

“陛下想必很久未曾关注西部地区的详细兵力部署了吧?”

“嗯?” “安西都护府设于交河城,裴行俭领安西大都护之职,总管安西都护府之军政,薛仁贵领副大都护兼司马之职,总领安西军。安西军于交河城有镇兵三万人,于轮台有镇兵五千人,于弓月城有镇兵五千人,于碎叶城有镇兵八千人,再加上其余辅兵一万余人,整个安西军的兵力在六万人左右。这些兵马皆是青壮,身体剽悍战力出色,这就意味着能吃能喝,人吃马嚼消耗惊人……直至眼下,安西军的屯田尚在缓慢推进当中,所需粮秣辎重皆要河西四镇负担,河西四镇负担太重、苦不堪言,只能再从陇右、关中调拨一部分,勉强支撑安西军的消耗。这还只是安西都护府,眼下虽然困难但毕竟只要屯田完成便能解决一部份粮食供应,可瀚海都护府还有四万余精兵常驻龙城,北地要么是沼泽、要么是沙漠、要么是大碛,多不毛之地,屯田都没地方屯!更别说还有东夷都护府……长此以往,多少

粮食也不够往里填啊!”

刘洎忧心忡忡,大倒苦水。 仗自然是军方去打可粮食却需要文官去筹集,以军方将领那一个个桀骜不驯的模样,简直不敢想象一旦粮食供应不足导致某一场战争失败,那群人会不会拎

着锤子砸了他的中书省。

可粮食供应实在是太难了! 粮秣征集还好说,这几年各地粮食产量大增加上海外输入,勉强够用,可最难还是在于运输!听听都是什么地方吧,龙城,位于狼居胥山以北,距离西安三

千里;交河城,位于高昌故地,距离长安将近五千里!

不仅路途遥远,路况更是艰难,粮车从长安出发运抵这两处,需要消耗的粮食最少也是运输粮食的两倍以上!

再富庶的帝国、再大的家业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损耗。 前隋亡国之根源虽然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一点就是隋炀帝倾举国之力东征,将河北之地的粮食抽调一空,战败之后整个河北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直接动

摇了帝国根本,为亡国埋下祸根……

李承乾也面色沉重,意识到其中的危险:“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危厄?” 刘洎摇摇头一脸无奈:“除了精简兵员、减少消耗,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微臣知道此言一出必然有人攻讦此掀起文武之争、甚至刻意打压军方,可臣实在是想

不出别的办法,更不能坐视不理任凭酿成隐患。”

唯一可以解决粮食消耗之法,那就是屯田。 可屯田这种事不是想屯就能屯的,不仅要动员军队,更要寻找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土地,开垦、养熟、兴修水利……没有三五年之功,很难见

到效果。

远水救不了近火。 李承乾紧蹙眉头,他相信刘洎身为中书令的操守,应该明白什么事可以斗争、什么事必须配合,可他相信没用,只要这个议题出现在朝堂之上,几乎可以想

象军方会是如何激烈反对、沸反盈天,对刘洎又会是何等愤怒攻讦。

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愿意削减麾下的兵员,这是他们的根本,谁敢这么干,他们就敢跟谁拼命。

沉吟着道:“爱卿不妨将这件事只能先跟英国公、越国公通个气,看看他们态度如何,再做商量。”

刘洎列咧嘴,一脸苦笑:“陛下是觉得越国公自持身份又或是顾忌朝廷颜面,所以不会将微臣摁在地上暴打一顿?” 谁都知道房俊之所以与李勣分庭抗礼,除去他那些军功之外,最大的底气便是其麾下的军队,安西军、水师、以及左右金吾卫,而相比于左右金吾卫,安西

军与水师这扼守大唐海陆商道的两支军队更堪比房俊的“亲儿子”,谁敢对这两支军队动心思,房俊就敢跟谁动手。

李承乾嘴角一抽,默然不语。 自北魏开始关陇集团粉墨登场开创了“门阀政治”,每一个门阀就是一个游离于中枢之外的势力,门阀依托于中枢获取更大的利益,中枢则借助于门阀保持统

治。 一直到隋唐两个帝国都是这种制度下的产物,这就注定了帝国内部必然以门阀为基础延展出派系林立,制度允许、也不得不允许派系的存在,进而默认“个人

势力”的存在。

以李勣为首是一个势力,以房俊为首也是一个势力,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勣越来越低调、越来越式微,而房俊则蒸蒸日上、越来越强。

“势力”的强盛与否取决于领袖的能力,但“势力”要走的方向却是由整个“势力”的利益决定。 房俊本人并不揽权,在整编安西军、皇家水师之初都不是以培植自身势力为初衷,左右金吾卫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势力”的壮大,“山头”已经出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