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大汉 第84章 第三阶段相关后续(5)

作者:熊猫大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5:44:09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刘从戎思来想去之后,认为只有通过一些手段,令匈奴的浑邪王与休屠王主动撕毁与大汉朝私下签署的协议才可以。而这个任务,估计需要借助绣衣府的力量才可以完成了。至于究竟该怎么做,则需要刘从戎与吕幼兰、李瀚等人很好商议一番后才能确定。有关这次的军事行动研讨会议,刘从戎认为需要解决几个大问题。首先,就是针对漠南战役结束之后,针对匈奴人的常规性打击方法。现在匈奴人已经开始大规模从漠南地区进行迁移了,高阙北部要塞、五原、定襄、雁门等地区在今后对匈奴人的持续性袭扰进攻,则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但针对匈奴左贤王的领地,这种持续性袭扰战,则需要继续进行下去。同时,由于汉军的实力早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强,各个边地重镇守卫的汉军将领则完全可以使用汉军最为擅长的大迂回与大穿插相互结合的方式,通过远距离奔袭的方式,去进一步有效打击各自区域内匈奴人的军事力量。而随着匈奴右贤王领地的调整改变,针对匈奴右贤王的持续性袭扰则在这家伙完全接管了羌人与氐族人的匈奴伊稚斜单于刚打下来的地盘后从陇西等方向上恢复起来。随着匈奴右贤王从漠南地区逐步迁移走,原有的汉军边地守将则可将防守的前沿推进到阴山山脉脚下一线,并要通过阴山周边地区的缺口,通过常规性的袭扰战向匈奴人的漠北地区不断进行渗透。

其次,就是漠西战役如果在一年内开打,汉军究竟该如何去应对呢?对于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刘从戎认为对于河西走廊如此重要的地区,汉军试图通过一次战役,便能轻松拿下的可能性,确实实在太小了。既然如此,那么像漠南战役一样分阶段进行则十分妥当。第三,就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才能更进一步消灭掉匈奴伊稚斜单于的主力?现在因为匈奴人在今年冬季之前就将完全退却到了漠北地区,而匈奴伊稚斜单于与匈奴左右贤王的矛盾日渐突出。这种情况下为确保自己地位的尾骨,匈奴伊稚斜单于是轻易不会将自己的本部人马心甘情愿拿出来与汉军进行血拼的。只有通过在这次战役中,将匈奴人盘踞在漠西地区的各股势力彻底打疼,迫使匈奴伊稚斜单于率领兵马前来增援,才有可能消灭掉一部分匈奴伊稚斜单于的本部主力人马。第四,依然要坚持通过佯动等多项措施,令匈奴的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产生战略误判,才能确保在漠西战役中最大限度有效吃掉匈奴人的兵马。在漠南战役中,这点几乎被自己放弃了,所以才会在第二、第三阶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在汉军的主要目标就是两个,一个是漠北,一个是漠西。既然确定要打漠西,那就得让匈奴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错误地认为汉军是要进攻漠北。

而有关这一点,刘从戎想到漠南战役第三阶段逃过去的那个叛徒赵信,则是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汉军做到使匈奴人产生战略误判的。因为赵信以前作为前将军,是知道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军的主要意图是要尽可能消耗匈奴伊稚斜单于本部主力人马的。还真是又让刘从戎判断对了,后来在漠西战役开打之前,正是因为赵信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匈奴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才会不自觉地产生严重的战略误判,认为大汉朝的军队下一个进攻目标是漠北地区无疑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当时在漠西地区,特别是在河西走廊地区,匈奴人的防守力量可不薄弱,相对而言还比较强劲。也正因为如此,经过一番综合比较之后,匈奴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才会产生严重的战略误判。咱们常讲的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是《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的东西。但在现实军事行动中,很多将领还是领会不到这四个字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把这几点刘从戎全想明白之后,他心情也一下子顿感放松了。在开会的前两天,他居然还带着霍去病的八百手下和自己的亲兵卫队,饶有兴趣地在定襄地区外的草原上进行了大半天的围猎,给参加会议的诸位将领们打回了山鸡、野兔、野猪等很多的野味。刘从戎还是头一次在初夏时节进入到草原之中,一下子便被它的美丽所深深折服了。夏季轻微的凉风迎面拂来,再看到周围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与植被,望着远处峰峦起伏的群山,近处缓缓流淌的河流,将这些东西全部融合到一起,则就是一幅优美无比的风景画。从骨子里面来讲,刘从戎自身还是带有很强文人情结的。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开军事行动商讨会的那天。而这天上午当卫青一宣布会议开始,按照事先已经确定好的日程,刘从戎就花了将近一个半时辰的时间,重点讲述了他前几天所思考的这四大问题。他讲得很是精彩,在陈述期间则是经常被众位统军将领的叫好声所打断。他的讲话,完全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而且在讲话中穿插引用了大量的军事经典战役,通过一系列旁征博引,以很多个生动形象的实例别开生面说明自己的理由,令人听起来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刘从戎在现代中学时代练就出来的口才,此时则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充分展示。而他的这篇发言,更是为此次会议召开阐明了主旨,明确了方向,提出了问题,说明了思路,完全起到了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他整个讲话中,没有一句是多于的废话,也没有那些假大空不切实际的东西,更没有给诸位统军将领去画大饼,绘制什么所谓的蓝图。参会的诸位将领们听完他的发言之后,都立马明白了今后的具体行动目标。中午吃罢午饭,各位统军将领则利用下午的时间围绕刘从戎上午的讲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来了场实实在在的头脑风暴。自第二天开始,每天上下午各结合一个主要问题,每个人挨个发言,介绍对自己管辖边地重镇今后的设想。等到第三天下午,大家经过这几天的讨论,思想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为今后在军事行动上保持一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天上午,则由卫青针对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并给各个参会的将领们逐一下达了具体的任务。而自当日中午开始,在刘从戎建议下,由定襄地区的赵破奴做东,排摆宴席请诸位将领美美吃了一顿。下午,各位统军将领就陆续和刘从戎与卫青告别返回自己所在的边地重镇。

这次军事行动商讨会议开完之后,刘从戎先让卫青带着霍去病等人先返回长安。自己则由公孙敖陪着,去考察距离长安较近的那几个边地重镇的防务。因为按照汉武帝刘彻的指示,公孙敖还是要返回云中地区,负责返回那里五万多汉军骑兵的日常训练。自赵信叛变重回匈奴以后,他的心里始终不是很踏实。毕竟赵信在大汉朝期间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而且熟悉这次他要去的几个边地重镇的情况。因为这个家伙在以前,都曾经在那些地方呆过。刘从戎这次每到一个边地重镇,则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该地的防务重新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他到达上郡地区视察时,猛然想起前年底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曾经结合上郡的防守,举过一个例子,而当时公孙敖在场。而那次军事会议,他清楚记得赵信也去了。想到这里,他便扭头询问身后的公孙敖,问那次会议上他举过的那个例子公孙敖是否还记得?公孙敖想了想,大致说了出来。公孙敖当时没明白刘从戎是什么意思,还没等他说话刘从戎反问他,假如他是赵信有可能针对上郡地区的防御情况会怎么做?公孙敖这时才恍然大悟过来,明白了刘从戎的真实用意。他不禁疑惑地望着刘从戎,询问他是否真的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原来刘从戎通过多次视察上郡地区的防务情况,发现了一条极其隐蔽的进军路线。与其说是发现,不如说是他亲手设计的。匈奴人如若通过这条路线,则完全可以绕开上郡等地区的多道防线,突然出现在长安城附近。这条路线是从现在内蒙古地区的鄂托克旗附近穿越毛乌素大沙漠,到达今天陕西神榆林市靖边县附近。然后穿过盘龙山与大墩山之后,直达现在的吴起县。再由吴起县沿着洛河一路南下抵达甘泉,最后从甘泉通过富县和黄陵地区直抵长安。因为毛乌素大沙漠的缘故,西汉时期长城在靖边地区,一直留有几个较大的缺口。而这几个缺口,因为受到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影响与限制,近百年以来一直填补不上。因为有毛乌素大沙漠的缘故,很多人始终认为大军穿越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当地政府和朝廷后来就放弃了修复。而进入到汉朝境内以后,在到达甘泉之前经过的地区几乎全是森林、大川和荒滩等人迹罕至地区。这条路线虽说有些绕,但沿途汉军守备力量几乎没有且人烟稀少,故而说很是安全与隐秘。在这条路线上,只有将对手堵截在盘龙山或者大墩山地区才行。因为除了这两个地区,其它的地方几乎全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大墩山尽管比盘龙山高些,但整个山势比较平缓。而山下周边地区小路众多,大军行进完全是完全可以绕过去的。所以说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是汉军抽调相应的人马牢固守住了盘龙山,阻断这条行进路线,才能彻底粉碎对方进攻长安的企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