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大汉 第85章 匈奴大军实施偷袭(1)

作者:熊猫大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5:44:09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也就过了顶多十天,汉武帝刘彻便带着卫青、公孙弘等人,由三千羽林卫护送着,开始正式南巡了。朝廷的相关事务,则由丞相庄青翟等人接到各地奏疏后,转交他一并处理。刘从戎回到长安后,一直在忙于制定漠西战役初步计划的事情。同时,汉武帝不在长安,绣衣府每日接到国内外的相关情报等东西,都需要他及时梳理与筛选出来后,每三天以奏疏形式发送给刘彻观看。另外,他也要抽空教霍去病和刘据学习很多东西。因为他人在长安,所以还是遵照老规矩每搁两日,刘从戎都会进宫去给刘据上课。对于上郡地区的动静,他则颇为上心。他始终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匈奴人极有可能会偷袭长安地区。他让胶东康王刘寄抽调了二千民夫,将一些军需往盘龙山运输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另外,他与霍去病和赵食其都提前打好招呼。倘若匈奴人胆敢偷袭长安地区,刘从戎将率领此两员将领赶赴上郡盘龙山实施堵截。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他,就是汉武帝刘彻临行前,并没有授权将上郡一带的防务交付与他。也就是说到了出现刘从戎预料的问题之后,他手上并没有调动大量兵马的兵符。凭他现在手中的职权,只能是调动三千羽林军或者禁军,三辅地区的郡兵他也可以通过还兼任着京兆尹的汲黯进行调动。但三辅地区包括长安城内的郡兵全部都是步兵,人数也只有三万人左右。匈奴人真要偷袭,整个三辅地区还有长安还指着这些郡兵抵挡匈奴人偷袭呢。

匈奴人偷袭的话,距离最近他能调动的人马,也只有是在云中地区公孙敖手中正在训练的五万骑兵了。而要将公孙敖的五万人马全部调出来,则也是需要汉武帝刘彻亲自批准的。他现在没有其它的好办法,如若有事也只好是自己先斩后奏,先将公孙敖的人马调出来,然后再向汉武帝刘彻作出相应解释,承担一切后果责任了。胶东康王刘寄则认为吉人自有天相,刘从戎有些过于小心了,匈奴伊稚斜单于哪里会这么凑巧就胆敢来偷袭长安地区呢?刘从戎也懒得和这位自信的王爷去解释,总觉得还是谨慎一些好。他又让绣衣府在长安到云中地区的路途上安排好相应的人员,始终保持与公孙敖的联系畅通。但愿这次是他庸人自扰之了,只要在汉武帝刘彻南巡期间军事方面不出现事情最好不过。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匈奴伊稚斜单于还真带着本部人马前来偷袭了。这天一早他进宫去给刘据上课,也就刚讲完一节课,吕幼兰则带着汪兴仁急急火火赶到椒房殿来找他。刘从戎正要问自己的夫人怎么突然进宫来了?汪兴仁在旁边冒出了句匈奴人出动啦。闻听此话刘从戎脸色大变,紧忙询问两人消息是否准确?吕幼兰在一旁点点头,肯定地说句刚才绣衣府暗探从匈奴境内传回来的情报是这样的,匈奴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带着十万本部精锐骑兵直奔上郡而来。

而负责在靖边一带盯着匈奴人动向那一组绣衣府的人,则是汪兴仁的手下。两方面传回来的情报均表明匈奴伊稚斜单于率十万大军已穿越过了毛乌素沙漠,已到达了靖边地区。匈奴人的十万大军来到长城边上后,伊稚斜单于则让中行说带着三万人马留在了此处负责接应,而自己则和赵信带着其余七万人马直接从两个缺口处越过了长城。匈奴伊稚斜单于和赵信带着这七万精锐骑兵进入到靖边地区后,并没有攻打靖边城,而是偃旗息鼓沿着刘从戎原先设计的那条路线,正向着盘龙山方向进发。因为从前天晚上开始榆林地区一直在下大雨,所以匈奴人一直还未有向前快速推进的迹象。这几天长安城内外也在下雨,但雨势却不是很大。进入到秋季以后,陕西关中地区的天气每年就是这样的。原来赵信叛逃投靠匈奴人后,急于立功交纳出一份像样的投名状来,以博取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对他的进一步信任。前一段时间为此他都快想破头了,也没寻思出什么太好的办法。纳投名状的方法是有不少,但都来得有些慢,对于打算快速表现的他而言,均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有一天晚上在自己的营帐内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忽然就想起了前年底刘从戎召开的那次军事会议。

他对那次会议很多东西没什么太大印象了,唯独对刘从戎举例设计的那条偷袭长安地区的路线,他的记忆非常深刻。他脑子飞快转动起来,这岂不是就是一个很好的纳投名状的机会吗?想到这里,他连忙派出了几个亲信骑快马去上郡地区打探。过了有十天左右,这几个人回来说上郡地区和原来差不多,汉军并没有加强戒备。而他派去的这几个人,则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是成功穿越了毛乌素大沙漠后前往上郡地区的。赵信一听则兴奋起来,既然他们能穿越,那么大军只要多带粮草和水,在向导引领下穿越过去应该不成问题的!于是乎,他立马求见匈奴伊稚斜单于。正好那天中行说也在,赵信便向他们两人陈述说自己有个好方法,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让匈奴伊稚斜单于率领大军到长安地区实施偷袭。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起先都不肯相信,认为这家伙急于表现立功,哗众取宠满嘴说胡话呢。可后来听赵信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将信将疑起来。赵信连忙让匈奴伊稚斜单于命人取过地图,他则按照地图详细给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详细讲述了这条偷袭长安地区的路线究竟该怎么走,附带说明了理由。所以说叛徒就是叛徒,一旦出卖了灵魂,为了自己可就不择手段了!

最后,赵信还补充说前几天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这些人在往返的途中,都成功穿越了毛乌素大沙漠,汉军在上郡地区的防守则没什么变化。匈奴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听完赵信的陈述,顿时来了兴趣。为了让这两个人相信自己,赵信还让中行说派了几名暗探,与自己的那几名亲信再去走一趟。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闻言大喜,立马派了几名具有经验的暗探与赵信那几位亲信即刻出发了。而这回为了保险起见,赵信的几名亲信带着匈奴的暗探则是几乎走完了整个路线的全程,一直到了陕西的富县地区才返回的。而他们往返,也都是成功穿越了毛乌素沙漠。大概过了大半个月后,赵信的几名亲信则带着匈奴的暗探完好无损回来了。这下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大喜过望,也确认了赵信没有欺骗他们。匈奴伊稚斜单于与中行说一商议,决定趁此机会给大汉朝一个严厉的教训,率领大军直捣长安地区,也挽回一下这几年匈奴人连续在几大战役中输给汉军的颓势。现在匈奴人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大军穿越毛乌素大沙漠所需给养,特别是饮水的问题。还是中行说有办法,他将汉朝缺水地区一些百姓做卖水生意那种盛水的推车使用上了。经过他一番改良后命人按照他提供的样式加紧制造了近二千辆水车,等行军时由骡马拉着即可。

而在穿越毛乌素大沙漠之前,再命令将士们用各自水囊装满水,就可解决在沙漠里行军饮水的问题。至于粮草这些则好办,用马车拉着即可。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一商议,这次偷袭也不用匈奴左右贤王两人帮忙了,由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带着本部十万人马前去即可。因为行军路线需经过匈奴右贤王的领地,到时候提前打招呼就行了。由于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并没有在大单于王庭附近进行相关准备,而中行说这家伙也学鬼了,事先严密封锁了消息。所以等匈奴伊稚斜单于的近臣聂居氏得到消息,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已经带着十万人马出发了。聂居氏得知后,连忙通知了绣衣府在匈奴王庭内的暗探。而当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带着大军经过匈奴右贤王领地时,右贤王的谋臣靳延氏也得到了可靠消息,急忙通知了绣衣府的相关联络人。今天上午聂居氏和靳延氏的情报,刚传回到长安绣衣府的总部。而汪兴仁派往靖边地区那组绣衣府的人,也在前天下午在长城外观察到了刚穿越过毛乌素大沙漠正在避雨休息的匈奴人大军,火速派人赶回长安报信。而留守人员,则一路跟踪匈奴人的大军,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

吕幼兰在拿到这些消息后,晓得刘从戎此时正在宫里椒房殿给刘据上课,见军情紧急耽误不得,便紧忙带着汪兴仁进了宫。听完吕幼兰和汪兴仁的汇报,刘从戎知道匈奴伊稚斜单于和中行说来者不善,但他手里只能调动三千兵马。他马上命令吕幼兰,火速通知公孙敖,命他带领云中地区的五万汉朝骑兵,三天内赶到上郡盘龙山地区。而他自己则带着这三千人马,马上赶往上郡盘龙山。同时,命绣衣府的人火速赶往盘龙山,通知留守在那里的五百将士做好准备,迅速将第一道深涧上的木桥拆掉。吕幼兰不清楚,忙问他为什么只带三千人马去?刘从戎说他没有兵符,调不动更多的兵马。何况现在长安地区,也没有多少汉朝的骑兵可供调动。羽林军和禁军的大部分,有一些人负责去给汉武帝刘彻南巡去打前站了,还有很大一部分则去参加晋阳地区参加每年一度秋季训练。这可如何是好呢?若是纯指着公孙敖,恐怕真要够呛!当刘从戎急得正在刘据住的地方团团转时,刘据则在一旁听到了他与吕幼兰的对话,向他说我奶奶手里有兵符的。正打算出宫回绣衣府的吕幼兰一听,扭头颇带些责怪对刘据讲小孩子家家的别瞎讲话,你奶奶手里怎么可能有兵符啊?因为平时都很熟悉了,吕幼兰拿刘据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说话也很随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