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故事大观 第45章 犀牛宝剑

作者:梦里轻舟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4-04-27 13:12:59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犀牛宝剑

很久很久以前,在福建的闽侯县,有个叫做犀山的地方。犀山上有个犀牛洞,洞里藏着一柄犀牛剑。这剑是王母娘娘送给东海龙王的镇海宝剑。有一天,不知怎么的,宝剑竟然不翼而飞了!东海龙王又气又急,忙命巡海夜叉四处搜寻。当夜叉寻到犀山犀牛洞时,见那柄宝剑正插在一块石头上,剑柄上刻着一行字:“此剑暂借犀山,一年后归还东海。”

东海龙王见了大为震怒,忙派三太子带着雷公、电母、风婆、雨师,到犀山来索取宝剑。

三太子来到犀山,见山上有个村庄,满村尽是些姑娘。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化作一个白面书生模样,到村里去察访。

三太子走到村边,向一位挎着竹篮正在溪边洗衣的姑娘问道:“请问姑娘,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只见姑娘,不见男子呢?”

那姑娘抬头看了三太子一眼,抿嘴一笑,说道:“我们村里没有男子,只有姑娘。”

三太子感到更加奇怪,又指着溪边正在浣纱的一群姑娘问道:“她们为什么都守在溪边浣纱呢?”

那姑娘朝溪边一指,说:“你顺那溪水往上看,就会明白了。”

三太子举目望去,只见溪水上游,有个巨大的石潭,潭边有块石头,像把巨大的犀牛角伸进了潭里。潭水被牛角搅得汹涌澎湃,白浪滔天。姑娘告诉三太子:“这犀牛潭下边有头犀牛,常常钻出潭来糟蹋庄稼,还强抢民女。我们只好躲在这溪边的山洞里,靠浣纱度日。这犀牛三天两头来骚扰,谁家的姑娘被它看上了,谁就倒霉。昨天,它又要抢走我们村里的绣花姑娘,我们好一顿拼死拼活,才算把犀牛赶跑,救下了绣花姑娘。”

三太子听了,十分同情这些姑娘的遭遇,又暗暗佩服她们的勇敢和机智。他心想:这犀牛如此作恶多端,定要想法为民除害才是。

三太子又向姑娘打听了犀牛出洞的时间和规律,便告别了姑娘,回到东海龙宫,报告父王去了。

老龙王在水晶宫里盘算开了:犀牛是天上的神兽,自己手下的虾兵蟹将,哪一个也不是它的对手;只有派自己的三太子亲自出马,才有取胜的把握。可是,这犀牛既然是王母娘娘的镇海宝剑放出来的,三太子收服了它,宝剑不还得归还王母娘娘吗?想到这里,老龙王不禁皱起了眉头。

三太子见父王面带愁容,忙问:“父王,莫非孩儿收服不了这犀牛吗?”

老龙王忙说:“不是,不是。我儿武艺高强,定能收服这犀牛。只是,这犀牛是王母娘娘的镇海宝剑放出来的。我儿收服了它,宝剑不还得归还王母娘娘吗?”

三太子一听,哈哈大笑道:“父王放心,孩儿自有办法。”

老龙王见三太子成竹在胸,便点头应允了。

第二天,三太子带了虾兵蟹将,来到犀山。他按照姑娘们的指点,在犀牛潭边守候。

不多一会儿,狂风骤起,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随着一阵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一头浑身乌黑的犀牛从潭中钻了出来。它瞪着铜铃般的双眼,怒吼一声,向三太子冲来。虾兵蟹将一见这犀牛的凶相,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逃避。

三太子丝毫不惧,举剑迎了上去。他使出了全身的武艺,与犀牛展开了激战。只见剑光闪闪,杀得难解难分。三太子越战越勇,犀牛越斗越凶。犀牛趁着一个大雨滂沱的当儿,低头向三太子猛冲过去。三太子早有防备,一个“鹞子翻身”,跳上了犀牛的脊背。他举起手中的宝剑,对准犀牛的后心“嚓”地就是一剑。只听犀牛大叫一声,便倒在了潭边。

三太子用宝剑指着倒地的犀牛喝道:“你这恶兽,快快献出宝剑,我饶你不死!”

那犀牛向三太子眨了眨眼睛,开口说道:“宝剑就插在犀牛洞的石壁上,要我献出宝剑可以,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三太子用犀利的眼神看着犀牛,问道:“你想要什么呢?”

犀牛一笑道:“只要你龙宫的犀牛宝珠交换就可以了。”

三太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好吧,我答应你。”

随即,三太子抽出犀牛剑,高高举起,犀牛顿时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犀山之中。他转身向村民们挥舞宝剑,说道:“现在犀牛已经不再作恶了,大家可以安心生活了。”

村民们纷纷欢呼起来,感谢三太子的救命之恩。三太子又向村民们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便带着虾兵蟹将离开了犀山。

回到龙宫后,老龙王听说了三太子收服犀牛的事情,十分高兴。他赞扬道:“我儿果然英勇无比,为民除害,功德无量。”

三太子谦虚地说道:“这都是父王的教导有方,孩儿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老龙王又说道:“那柄宝剑毕竟是王母娘娘的镇海之宝,你收服了它,自然要归还给王母娘娘。只是归还宝剑时,我儿要机敏应对,不能让王母娘娘怪罪下来。”

三太子点头答应道:“孩儿明白,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不久之后,三太子带着犀牛剑来到了王母娘娘的瑶池。他恭敬地将犀牛剑呈上,说道:“王母娘娘,这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给您献上镇海宝剑。”

王母娘娘见三太子态度恭敬,又见宝剑锋利无比,心中十分欢喜。她赞扬道:“你果然是一位英勇善良的龙子。这宝剑就留在本宫这里吧,待东海有难时,你可随时前来借用。”

三太子感激不已,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以后,犀山的人民过上了安宁的日子,三太子也受到了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犀牛潭也因三太子的恩德而改名为三太子潭,一直流传至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